本届主席耶伦将在明年2月届满卸任。11月3日,特朗普宣布提名美联储理事鲍威尔(Jerome Powell)接替耶伦担任下一届主席。9月6日,“二号人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意外地以“个人原因”为由向总统特朗普和白宫递交辞呈,并于10月13日左右提前离职,卸下了美联储副主席和理事职务。11月5日,CNBC、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国媒体称,“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决定明年春季或夏季退休,最快将于11月6日当周宣布退休计划。
美联储及其主席的独立性忧虑
此前介绍,上述三人通常被视为美国货币政策制定的“铁三角”。从2015年末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开启加息通道后,这三人的政策立场基本一致。一直以来,美联储主席都被视为仅次于美国总统的全美第二有权力的职位。自从里根总统以来,历任美国总统在首个任期内都会要求美联储主席连任,这有助于凸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显然,这种局面到了特朗普这里就发生了重大改变。市场对特朗普可能干预美联储政策、影响其独立性感到担忧,毕竟,这位总统在竞选期间就多次对美联储的政策表达了批评意见。比如他希望放松金融监管。而根据此前美国媒体援引知情人的消息,美国财长姆努钦强烈支持鲍威尔担当下一届美联储主席,因为他当选“能让特朗普在美联储打上自己的印记”。

不过,特朗普在提名当天表示,美联储需要一个强有力、可靠和“稳定”的领导层,鲍威尔是当之无愧的合适人选,将带来延续性。他还用“Jay”这个鲍威尔的名来亲昵称呼他。这展现出特朗普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将有助于排除批评人士对白宫想要染指美联储的恐慌。
美联储“鲍威尔时代”将会怎样?
如果鲍威尔在参议院通过提名成功当选,诸多问题将萦绕在美联储身上。比如,届时,联储的现行政策及其立场是否持续?加息节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什么会成为联储的核心问题?
鲍威尔本人所持的货币政策立场和能力同样引发了疑问。他将是继卡特时代的联储主席William Miller之后第一位没有经济学或金融学教育背景的联储主席,作为联储理事的经验也只有五年,而Miller在上世纪70年代晚期因通胀失控而在上任不久便宣告下台。不过,教育背景不是关键问题。毕竟,以往很多受过专业训练的经济学家主席们也曾因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而饱受尖锐的抨击……很多央行行长都在上任之前都有过不同寻常的职业生涯。格林斯潘在担当联储主席之前曾做过爵士乐。传奇的德国央行行长Karl Otto Pohl曾经是一位体育专栏作家。

鲍威尔是一位共和党中间派,对货币政策持中间立场,被认为是一名务实、接地气的官员。人们普遍认为,鲍威尔在货币政策上比其他一些候选人要鸽派一些。他将带领新一届联储接手目前这届美联储尚未解决的问题:经济向好但通胀却依然低迷。倘若美国陷入经济衰退,他会拿出什么样的应对方法。
美国海银资本首席策略官陈凯丰认为,总体而言,共和党人的经济政策都是减税减少监管,同时货币政策偏紧,因此“猜测鲍威尔的风格应该也是偏紧。”同时,他根据今年6月鲍威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上的演讲分析称,鲍威尔的发言包含“大量技术性细节,可见他对于金融市场的把握极为专业。”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经济学家周浩分析称,鲍威尔曾在上月初的一次访谈中把所有的焦点集中在经济增长的问题上。与一般的学院派经济学家不会“一股脑”地要促进经济增长不同,鲍威尔相信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所以,“我们可能会迎来美国历史上最为热衷于‘保增长’的联储主席。”不过,由于其共和党背景,他在放松对金融机构监管方面或许会比耶伦更激进。在不违反沃尔克规则的主要政策目标的情况下,有可能消除或放松实施条例。
撰文/张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