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到来,不少投资者希望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风险资产继续花式破纪录......不过,投资者是否思考过,当前的种种市场趋势恐将在2018年发生大转变?
原油涨势恐将难以为继 美元或丧失一大支撑力
近期来看,做多原油无疑是上佳的交易策略,不过原油的上涨走势可能已经到了瓶颈期,2018年油价或将难以继续向上突破。莱利银行(Nedbank)指出,布油当前维稳在60美元/桶上方,较2016年最低水平20美元/桶期间大幅攀升。虽然欧佩克宣布延长减产,但2018年的减产效果料将在一定程度上被页岩油增产抵消,因此油价可能无法延续迅猛的涨势。
事实上,原油价格和美元供需存在莫大的关联,这就要从石油美元说起。石油美元指代原油出口国以美元计价的石油贸易收入,减去本国其它支出后的盈余资金。如下图所示,在2014年油价崩跌之际,石油美元总量大跌,这造成全球范围内美元供应短缺,从而提振美元。而随着近期原油价格回升,原油出口国贸易收入增加,带动石油美元总量攀升。因此,全球范围内美元的供应增加,美元恐怕失去此前的一大支撑力。
中国信贷冲量料将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下滑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上行走势,但这股上涨势头可能会在2018年掉头向下。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的信贷冲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主导力量。所谓信贷冲量,指的是新增贷款变化量占GDP的比重。如下图所示,中国的信贷冲量变化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呈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看,2016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信贷冲量同比变化由负值转向正值,带动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不过,中国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新增贷款急降至年内新低,这表明中国加大对金融杠杆的调控力度。莱利银行表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往往滞后于中国信贷冲量的变化,这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或将在明年面临下行压力。
央行逐步退出宽松 风险资产或面临回调风险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央行长期维持量化宽松政策。从下图可以看出,美联储的主权债券购买规模占当前美国政府债券净发行量的80%。同时,欧央行的主权债券购买规模是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券净发行量的7倍,而日本央行的主权债券购买规模是日本政府债券净发行量的3倍。央行庞大的购债导致市场上部分资产供应短缺,投资者被迫把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从而导致风险资产价格虚高。
美联储承诺将“谨慎地”进行缩表,避免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欧央行的削减QE计划也相当鸽派,部分“乐观的”投资者预测2018年风险资产价格有望维持上涨势头。不过,花旗银行分析师Matt King指出,央行购债的流动性才是真正影响市场行情的因素,而非央行购债规模。简单地说,只有在央行持续增加购债的情况下,风险资产当前的上涨势头才能延续下去。如果央行维持购债规模不变,风险资产恐将失去上涨动能。而在央行减少购债的情况下,风险资产价格料将下滑。
胡欣冉(wx:hxr2124 q q:266362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