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10月的一天,我成为一个装帧设计师。虽然一开始只是打杂,但是我似乎陷入无限的幸福中,我觉得与设计有关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虽然起初每个月微薄的收入不够现在出去吃一顿饭,我却做的那么忘我。在老板的骂声中,快速掌握了设计软件,掌握了制版,掌握了印刷常识……我就像一棵刚冒出土的小树苗,疯狂地吸食着大自然的养分,每一秒钟都怕错过什么。我长达11年的设计生涯就是这么开始的。
现在回想,活了这么大动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刚刚开始做设计的那一年。让我分析缘由,那种不在乎收入,不在乎吃饭睡觉的学习动力,最主要来自于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虽然没有从小学习美术,但是一直喜欢绘画的,高中时才进入画室学习,正是喜欢幻想的年纪,我想到最多的就是以后做个设计师,留着长头发,专注地设计一切。所以,找到跟设计有关的工作,让我感到幸福。然而能让这种幸福在未来持续很久的原因,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成为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能。虽然收入微薄,但足够让人感到幸福了。
但是动力再强也掩盖不了自己是个菜鸟的现实,打了两三个月的杂,终于定稿了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当我看到打样送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足够让自己眩晕 。当看到封面设计后面写着自己的名字时,仿佛瞬间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足以支撑自己一生去从事这份工作。
次年夏天,成立了工作室。起初那种忘我的热情有所衰退,转至而来的是瓶颈和压力。工作室招收了三个只懂操作软件的中专生。那么主要的设计工作就要靠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了。然而,客户寥寥无几,没有人给予指导,让年轻的自己内心焦躁不安。时常对着办公室的空调猛吹脑袋,强迫自己内心冷静。有智者说过,当你感到困苦的时候,正是你人生即将升华的时候。这句话显然是对的。当自己花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客户的要求下,反复修改完成了一套书的封面设计后。这套书在市场上得到了预期之外的畅销,火爆之时一周内10万册销售一空,每个月都要下厂加印。
显然,这本书的畅销为自己带来了很多的业务,也让自己对设计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那时的动力就是坚持,不放弃。曾有一位设计师朋友谈他的定稿心得,他说,他把每一次设计,都当成自己的遗作对待。 从这个过程来看,设计师成长之路是艰难的,他人看到的无非一张漂亮的图片,但这背后是设计师炼心般的成长。
不出所料,工作室在业内很快有了一点名头,慕名而来的客户已经能够支撑工作室的业务饱和。那几年也正是民营出版发展迅猛的阶段,书商们逐渐开始重视设计。 在朋友的撮合下,不久后工作室并入当时业内知名的另一家工作室。两个团队的合并,再加上对客户的整合,不到半年时间,工作室转为公司,设计师从20几人一下扩充到接近40人。当时已经能称之为中国出版物设计规模最大的公司。
然而,因为自己要担任这些人的设计总监,立马感觉的肩膀上有了沉重的压力。首先,这些人当中,很多跟自己并不熟悉,突然空降一个人就来当自己的总监,那必须要有值得肯定的设计能力。其次,设计师大多比较个性,不喜欢拘束,不愿被人管教,自己凭什么去指导他们去做设计。 归根揭底,我必须拿出让大家信服的设计水准。然而,据我了解,团队中有很多设计师已经是比较资深的设计师,好多人都比我工作的年头长。而且他们有很多不俗的作品,有的书已经超级畅销,家喻户晓。
顶着这样的压力,我晚就任一个月时间。每天默默无闻的去做设计,晚上把他们的作品考回家,一个一个看,每个人是什么风格,有什么优缺点,自己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避免什么。 几年的作品,接近上万个方案,一个月下来,我看到一副作品,就可以判断这是谁设计的。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设计风格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居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往喜欢张扬、视觉冲击,变得有些含蓄、精致了。这让我对设计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同时,第一次把设计和人联系到一起,开始考虑一些设计与人的关系。
正所谓相由心生,每个人的作品,都是他内心的写照,作品风格所倾向的感性特性,正是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性格。这不免反映出一个问题,设计能力的高低,与设计师的内心修为密不可分。这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阐释。因此,做设计也是在修心,从放学会收,从动学会静,从俗学会雅,从张扬学会含蓄…… 逐步剥离形式,追求事物与自我的本质,在无序中寻找有序。
一个月过后,经过运营人员统计,我的业绩及作品质量当月将以往的第一名甩出一大截去。于是,自然而然的,我就任职了,任职以后也得到了大部分设计师的认可。从一个每天埋头干活的人,变成了一个每天穿梭在几十个设计师之间的人。张三在做小说,花10分钟帮他改吧改吧,李四又来喊着帮他看看教材。不同的人,不同的选题,要求效率,要求能让他们有所提高……两年过去了,对于设计,从冥思苦想到信手拈来,从做设计到玩设计,设计给我带来的东西太多太多。那是让人感动的收获,对得起自己所有的付出和无数次被否定。
后来一些年,客观说,动力越来越差。很难找到最初那种魔障般的热忱,但设计就是这样,他就在哪里,一直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自己。换种角度,这个阶段其实对动力的需求也不再重要了。接下来应该是去消化设计带给你的一切,思考如何从被动设计到主动设计,用设计去实现自己更多的理想和价值。
因此,在2013年,也就是我从事设计的第10个年头,放下了每天繁重的设计任务,拒绝了绝大部分客户,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10年。在大西北成立了牧场,并做起了设计师美食品牌:安的田园。从此,把自己对设计的所有理解,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产品中,也许他们不应该被称之为产品,因为你能够体验到其中的情感。
这就是设计,这就是他给予你的动力,可以让内心平静,可以让人找到方向, 可以让人用一生去从事,可以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