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使人类彻底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读者每天都会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信息爆炸时代要吸引读者注意,关键是有一个好标题。一条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眼球,将读者带入文章,发挥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进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应,达到传播目的。
注意力经济主要是要吸引眼球,博取点击量,网页的打开并不直接依靠主体内容的长篇大论,而是凭借着标题吸引你的眼球从而驱使网民进行点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时代就是标题时代。但标题党不是现代才有,回顾历史中国许多文人墨客都是杰出的标题党。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道出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的行文风格。从字面意义上讲,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创作出来东西就要使人吃惊,令人瞠目结舌,不然死不罢休。于此我们就窥探到杜甫之所以被世人称为“诗圣”的端倪了,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对文学创作秉持一种丁丁卯卯的态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样,这也是他的诗歌深受世人推崇的原因。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好比一则吸引眼球的标题,紧紧抓住读者的内心。可以想象,读者读到此句时内心的撼动,拍手称快之感悄然跃于纸上。
唐代诗人贾岛曾为选择两个字低头撞上了“首都长安市长”的官轿。
一天,贾岛京城长安官道上骑驴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 “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 “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敲字激活了全诗,引起了读者强烈共鸣,这也是其历久弥新的原因。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古人为诗为文,精于炼字,苦于推敲,所谓“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但是,推敲之间,却是蕴含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酸甜苦辣,昭示了“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和“不畏先生嗔,只怕后生笑”的追美求真的心路历程。
一句精妙绝伦的诗句好比互联网时代下能够触发高点击量的标题,其相通之处无须赘述,只因二者都能够恰到好处地触及读者或网民痛点,使其在情感甚至行为上形成反馈。互联网时代的“标题党”如何做,我们还要向古人多多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