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情况如何?据新华社昨日透露,卫生部6月29日公布了方案,将从今天开始的下半年对大型医院开展巡查。巡查重点之一就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坚持得如何。卫生部力争在3到4年内对全国大型医院巡查一遍。原则上每家医院巡查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市场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这次大巡查行动,应看作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声音盖过市场化改革的声音,在政策层面有了一个共识。
但是,尽管多数人对这次持续3到4年、每家医院检查达一个月的公益性巡查持相当乐观的态度,我们还是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是一个需要医疗体制深刻变革和政府服务功能完备发挥的系统工程,靠巡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尤其要防止检查坠入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两个误区,使这项民生事业最后与百姓福祉并不了轨,走了个过场。
一是一谈公益性,就想到国家财政投入、地方政府拨款是不是要加大,要不要给足。在有些公立的医疗机构甚至是卫生主管部门看来,要坚持公益性,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似乎只要财政补贴到位了,“不差钱”了,公益性就可以保证了,否则在经济压力下,公立医院只能向市场“伸手”,公益性只能大打折扣。因此借机讨价还价,而忽视服务要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我们知道,公益性不仅仅是一种制度特征,它更多的体现一种公共服务的方向,是一种政府形象。给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既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也需要医院的医疗公德支撑。按照世界通用的标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仅是公立医院的本质要求,也是私立医院的社会责任。私立都要讲公益,公立医院怎能借口国家投入不足、地方补贴不到位而给公益打折扣呢?如果再以坚持公益性名义向公众哭穷,向政府要钱,则是一种公职自渎。这好比警察借口工资不高见到小偷不抓一样。对这样的逻辑,我们的公共治理要拿出办法来。当然,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是用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出却增长缓慢,这需要体制的逐步调节。没有调节到位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不能因此而舍公趋利,把医疗负担转嫁给平民百姓。我们认为,这是这次大巡查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这个误区是对医院而言的。
二是一谈公益性,就想到要给公立的医疗机构“吃饱”,特别是把大城市的大医院都养起来。也就是把钱补供方而不是补需方。似乎只要国家的医疗卫生投入达到比例,公益性就有保障了。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很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的公立医院,基层的农村的医疗服务配套跟不上。殊不知,这是一种失衡的公益分配,不利于扩大公益医疗的覆盖面。还有,把过多的资金投入医疗基础设施,就有可能影响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投入。其实,让百姓有更好的医保条件,让他们可以有选择的服务,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是一种医疗公益。百姓医保账户有钱了,看病就不会太怕了,就医率就高了。这里面的医保公益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公立医院的医疗公益性。
所以,这次巡查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公益资源的平均分配水平。把鸡蛋装在一个筐里,有可能导致鸡飞蛋打。
这个误区是对政府而言的。
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二。国富之后,如何更好地向民生领域加大投入,一定是各级政府费脑筋的问题。其中,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更为急迫。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状况,在今后一段时期可能会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国富”向“民富”转化,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里面的辩证法,考验着各级政府公共治理的水平。说到这里,重庆的“当家人”薄熙来最近说的一句话倒是让人有启发: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
具体到下一步的医疗公益问题,不论钱怎么花,只要是把钱花到老百姓的身上,目标就实现了。医疗的公益性如何,归根结底是百姓心中的那种感受,只要百姓不再谈医色变、因病致贫、因病走投无路,医院就没有错。反之,再怎么谈坚持公益性,再怎么巡查坚持公益性,如果解决不了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这个核心问题,公益根本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