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文英 肖建中:糖尿病危害主要来源于并发症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09-1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持人: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中华医学会科普部、学术会务部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科学普及分会,于世界糖尿病日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的糖尿病知识科普宣传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的“糖尿病专家在线访谈”,就是我们在搜狐网进行的这期直播节目。

本次活动为大家邀请了两位糖尿病诊疗领域非常有经验的专家,围绕“糖尿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和早获益”议题与网友互动,也回答大家的问题。首先,我们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现场的两位嘉宾:

他们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的杨文英教授和肖建中教授,先请两位跟网友和现场的朋友们打个招呼。

杨文英: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杨文英。

肖建中:我是肖建中,大家好。

主持人:两位教授给打过招呼了,下面要特别介绍一下我们两位教授。杨文英:博士生导师, 现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 、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同时任中华糖尿病杂志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等。

肖建中:理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擅长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

中国糖尿病人群远不止四千万

主持人:谈到糖尿病这个话题,我们知道在不久前召开的糖尿病国际论坛上,很多专家谈了糖尿病相关的话题,其中包括政策、防治方法……并且介绍到目前统计的数据是我国已经有糖尿病患者四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杨教授也在会上跟我们分享了近期正在统计的结果,请扬教授在这里也跟我们分享一下,中国糖尿病目前的发病情况是什么样的?

杨文英:各位网友大家好,实际上我们国家糖尿病患病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要迅猛得多。过去我国在不同年代,曾经做过几次大样本的糖尿病流行病调查,由于当时的诊断标准和调查的方法不一样。所以此次调查我们推算出的患病率跟过去的数字直接可比性比较差,但是我们最近完成的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比我们2002年或者上个世纪90年代的患病率至少增长一倍还要多。因为我们的结果正在等待发表,所以具体的数字我想暂时先不公布,但是我想告诉比大家目前我国糖尿病患患者数要比相像中高得多。

在这样一个增长特点当中,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消灭城乡差别,城市化的进程中,社会老龄化等等都是触发糖尿病患病增长的因素,尤其是中年阶段,特别是那些生活条件改善后并不注意科学的生活方式的人当中患病率尤其明显。

主持人:我们知道糖尿病学术界分为1型和2型,对于这两型糖尿病,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他们的发病率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呢?

肖建中:生活方式对我们糖尿病发病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最明显的还是2型糖尿病,遗传和环境方面的改变,摄入热量增加,活动量减少都会造成糖尿病发病率增长。对于1型糖尿病,我们发现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增加,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1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现在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糖尿患者里2型糖尿病大概占了90%,甚至或者95%以上。

糖尿病危害主要来源于并发症

主持人:根据杨教授介绍的情况,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公布我国糖尿病患患者数到底是多少,但是从发病情况来看应该说增长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听有一些专家介绍过,如果糖尿病没有并发症,糖尿病甚至可以不被称为一个病,糖尿病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危险是挺大的,下面请两位介绍一下糖尿病并发症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杨文英:我们诊断糖尿病并发症是根据血糖来诊断的,并不是血糖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你刚才说的话非常对,如果仅仅有高血糖,没有并发症,这样的病不称为病,可是如果高血糖出现时间长了,对各个组织都会产生危害,造成组织损害、功能损伤,最后引发并发症,这样就变成人体各个功能脏器损害的结局。高血糖最易损害的器官,脑血管、下肢血管……如果平时的高血糖不及时处理,这些疾病的数量、程度都比糖尿病糟。还有微血管病变当中,眼底病变造成失明……这都需要我们对高血糖进行良好的管理以减少这些损害。高血糖对于我们全身所有的器官都可以引起损害,刚才我们是按照血管系统来分,如果不按照这个来分,按照神经病变分,就会有自主神经病变;按照肢体部位就会有糖尿病病足等等。所有组织都可以在长期高血糖情况下造成损害,最后造成功能的递减。

主持人:我们肖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您在临床工作中有哪些体会呢?

肖建中:糖尿病带来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来的时候非常凶险的,我们曾经看到有的患者突然失明了,但是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检查时才发现血糖高,实际上他的血糖高早已经出现了,只是没有什么症状没有注意而已,危害非常大。另外由于并发症带来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医疗消费是增加的,而且劳动能力是下降的,所以带来的问题也很大。

糖尿病三大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主持人:刚才两位讲到的是糖尿病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慢慢出现的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有没有急性的并发症可能随时危及生命。

杨文英: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高血糖本身。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害生命。随着胰岛素问世,随着大家对胰岛素治疗上、技术上的提高,和胰岛素的技术的进展,医生对糖尿病早期的治疗率,诊断率提高,目前酮症酸中毒已经不是糖尿病主要的死因。

第二类高渗性昏迷。也是发生在过去有糖尿病,但是自己不知道,患者没有主动饮水的意识,这种并发症死亡率目前比酮症酸中毒还要高。

此外,高血糖期间非常容易发生感染。糖尿病在高血糖期间感染几率非常高,也属于急性并发症。

还有治疗过程中一些可以发生很急,也可以危害患者生命的,如严重低血糖患者也会危害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并发症负担高于糖尿病本身4-5倍

主持人:既然糖尿病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些方法尽量让糖尿病少发生,我们现在有很多种方法进行早期干预,这些干预措施是不是真的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另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们带来的经济负担是什么样的水平?我听说杨教授也正在做一个具体的调查,现在这个调查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些结果,能不能给我们先披露一下?

杨文英:我现在正在完成经济负担和疾病关系的问卷,我可以把我们国家已经有的一些数据向大家报告一下,如果是简单的高血糖管理,没有并发症,单纯处理高血糖费用并不高;有并发症和没有并发症的处理,有并发症的整体花费是没有并发症四到五倍。在临床中,一般的人群如果一年只为高血糖花四五千块钱一年就够了,如果有了并发症,要同时处理血压、血脂,每个月就要过一千,甚至可能要更高的费用。

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

主持人:既然经济负担对大家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一个现实,我们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减轻他们的负担呢?

肖建中:就是对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要知道在几十年前糖尿病是很少的。刚才讲的2型糖尿病发病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几千年、几万年都不会变化,为什么糖尿病突然增多,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健康,让大家知道什么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控制饮食方面非常重要,每顿饭吃七分饱对健康是有利的。

另外要多增加活动,现在社会发展,辅助工具多了,体力活动少了,我们应该主动增加一些体力活动,增加一些锻炼,而且这些事情应该从小养成习惯,从上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预防不要营养过剩,要多增加活动等等。

如果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比如有糖尿病家族史就要更加注意这些生活方式。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曾经做了一个糖尿病预防研究,结果提示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糖尿病的发生减少三分之一到50%这样的比例。所以如果更加注意采取一些方式不管是从减少疾病发生还是减少疾病负担都会有用。

糖尿病如何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主持人:谢谢两位教授,肖教授谈到所有网友都可以积极响应的措施,我们可以实现健康的饮食方式,也可以增加一些运动的调理。

对于高危人群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这类人群,早诊断、早治疗是得到我们医学专家的认可的一些措施,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或者今后的发病有很积极的影响。我们想听听两位专家在早诊断方面我们现在是怎样做的,现在中国有没有一些好的方式帮助我们高危人群,或者一些糖尿病患者。

杨文英:早诊断首先要做到早筛查。我们必须让这些高危人群及早到医院进行筛查,我们有一个工作队在社区近期对一些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结果也很震撼。高危人群指两大类:第一,有糖尿病家族史,甚至高血压,心梗中风这样的家族史,糖尿病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一定要告诉他们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筛查,年龄段40岁以上非筛查不可。第二,肥胖。在环境因素当中,刚才肖大夫已经说了更多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因此目前肥胖状态下一定要去定期来筛查血糖状况。还有就是特别注意的,糖尿病仍然跟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一个增龄性的疾病,40岁以上比30岁以上患病率高,50岁比40岁更高,调查发现,每增加10岁年龄段,糖尿病发病率增加60%-70%,因此年龄每增加一个年龄段都应该想到自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另外有高血压、有过巨大儿的都要把自己当做筛查目标。

筛查首先要查空腹血糖状况。空腹血糖到一定高度糖尿病几率就很高了,目前临床上空腹血糖6.1以下正常,实际上绝对空腹血糖应该更低一点,不能说我空腹血糖是5.6就有什么问题,至少5.6或6.1以上你要警惕你有可能走到血糖不正常的边缘状态。如果空腹血糖异常,就应该到医院做葡萄糖耐量实验。对高危人群早筛查能够尽早发现轻度高血糖,也便于专科医生进行管理。

主持人:我相信刚才杨教授比较详细的解答给我们网友有一些建议。下面请肖教授给我们解答一下如果确诊了是糖尿病现在的治疗是什么样的?

肖建中:如果确诊了糖尿病,治疗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了解糖尿病教育;

第二,经常查询自己的血糖水平;

第三,针对血糖控制进行饮食调理;

第四,针对血糖控制进行运动干预;

第五,药物治疗。

目前有一个观念与过去不同,我们现在要求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就要求药物治疗,过去诊断糖尿病以后可以先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不吃药看看血糖会不会高,现在强调要早用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从生活方式干预来说,根据患者的体征状况不同,总的观点是总热能限制,另外就是营养物的配比,碳水化合物60%,脂肪30%,按照这种比例。另外我们常听到糖尿病不能吃甜的,但实际上甜的跟糖不一样,我们要减少单糖的摄入,我们吃的蔗糖很容易吸收;但是我们吃的粮食也是糖,是多糖,是可以吃的。

对于锻炼,现在提倡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大概30分以上是比较好的。

至于用什么样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同时除了血糖以外,糖尿病往往同时伴随着高血压血脂方面的问题,也要注意控制。

还有不良生活习惯,如要劝这些患者不吸烟。

如果早期进行全方位管理,就可以早受益;如果糖尿病老不去管他,对血压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对脏器损害往往也不可逆。这就是我们要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一个原因。

糖尿病治疗达标的指标是什么?

主持人:对于糖尿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是不是也要像高血压一样,血压要控制到一个范围内,糖尿病有这种指标吗,还是有其他指标可供借鉴的。

杨文英:血糖肯定有控制指标,血糖治疗的目标值,一是有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就是是糖化血红蛋白值,这个值代表着测定前平均两到三个月的平均水平,对于平均血糖状况和并发症是非常好的检测指标。这个指标目前有两个数字可以提供给老百姓,一个就是我国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还有一些欧洲地区推荐的,希望患者把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6.5以下,专家们认为这个指标下和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就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关系,也就是说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达到一个在血糖控制当中比较好的状态。

此外,一些老年人血糖控制很低的时候容易出现低血糖反映,所以第一步可以控制到7.0以下,因此像美国和其他学会组织,建议大家第一步先控制到7.0以下,如果7.0再往下控制不发生严重低血糖,策略是越低越好,接近6.0以下也可以。总的来说,平均血糖指标在7.0以下,或者6.5以下是合适的,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预期寿命不是很长的患者,如果单纯控制血糖到7.0以下,6.5以下就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对于这样的患者血糖控制可以稍微松一点,目标不要一味控制血糖造成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影响。

如果没有条件查糖化血红蛋白,我们可以凭空腹血糖和饭后两小时血糖控制水平了解血糖控制水平。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可以6.1,老年人可以到7.0,饭后两个小时血糖严格控制在8以下,可以放松到10,甚至有些老年人只要没有症状,11我们也可以接受,这些就是我们的标准。

糖尿病的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

主持人:虽然有一些硬性指标,但是很多情况下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近来听说各种疾病都有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情况,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指哪些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又有哪些危害呢?

肖建中:什么叫做过度治疗,刚才杨教授讲的如果这个患者预期寿命比较短,还有已存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一味向糖尿病患者要求低血糖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这就叫过度治疗,是不合适的。另外很多人说单纯以控制血糖为目标,为了降血糖把体重降得很轻,这种情况肯定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血糖控制治疗模式应该是患者维持比较好的健康状况。

不足的问题,多是很多人对疾病满不在乎,糖尿病诊断率大概只有60%-70%左右的比例。另外就是治疗,很多人不治疗,即使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也不去治,所以治疗的有可能不够;还有治疗以后很多人不达标,有些人血糖达标可能其他的血压、血脂,包括体重这些东西都没有达标。有人在全球做了一个统计,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几项都达标的人占所有糖尿患者不到2%的比例,由此可见,对于患者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中年人小心糖尿病

主持人:好的,谢谢两位教授。

刚刚两位教授探讨到一些现状,也提示我们糖尿病的这种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在随着社会的一些发展,很多疾病都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包括有一些癌症,糖尿病是不是现在也存在这种趋势呢?

杨文英:糖尿病存在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而且中年段患病率比以往增长更加迅速,1994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全国调查,25岁-35岁人群中,按照当时空腹血糖到7.8即可诊断的标准糖尿病患病率只有0.3%,就连1%都不到。但是如今同样的年龄段患病率已经增长了八倍, 30-40岁,40-50岁,男性患病率达到了10%,说明糖尿病发病年龄不但年轻了,而且中年段的发病率增长比90年代增长迅速得多。这种情况确实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主持人: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预,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提醒年轻人干预糖尿病呢。

肖建中:糖尿病可能刚开始无症状,年轻人,20岁到50岁这一段时间的人工作非常忙,经常一年不去医院一次,这样非常不好。

糖尿病治疗血糖自我监测很重要,我们要经常测血糖,了解自己血糖状况。此外要定期去医院,一是接受检查,再听从医生给的一些治疗方案。因为糖尿病带来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如果出现并发症再去治疗,这个时候往往就比较晚了,所以自我监测,经常去医院,坚持药物在内的这些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媒体问答

主持人:刚刚跟两位交流的我想大家也基本明白了一个概念,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早治疗,早达标就可以实现早期的获益,现场有不少媒体朋友,现在时间留给我们现场朋友,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跟我们专家进行一些交流。

媒体提问:我想问一下杨教授我们身边有一些人35岁左右,他们很瘦,因为这个圈子也比较注意体型的保养,但是他们也得糖尿病,为什么瘦人也会得糖尿病。

杨文英:我们说大多数糖尿病跟遗传因素,跟肥胖人有关,至少有10%-20%的人不胖也得糖尿病,这些人可能有一些特殊的遗传背景,这些人在我们整个成年当中糖尿病比例并不是特别高,但是确实是我们非常关注,而且我们需要探讨这些发病的原因

媒体提问:现在有些媒体在宣传糖尿病的,有一个观念2型糖尿病并不是遗传性疾病,而是因为生活习惯是代代相传的,您认可这种观点吗?

杨文英: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道理,我举一个例子,即便现在去问,调查人群当中有糖尿病遗传背景不超过30%,至少还有70%三代都没有糖尿病,或者还有一些可能并不知道家中甚至三代之前有过高血糖。有糖尿病家庭史的,我相信可能不超过50%。包括国外一些资料告诉我们遗传最高的家族背景可能最高也就到50%,对于没有糖尿病遗传背景的人确确实实后天有很多引发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包括肥胖因素等。另外我们增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克服的因素,人们在增龄、在肥胖,因为我们克服不了遗传,选择不了家族,但是可以克服环境因素,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

媒体提问:现在白领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做一次血糖检查,可能一年就只这一次,有略微升高就觉得挺惶恐的,确认糖尿病和有高血糖症状之间如何判断?

杨文英:在非印机状况下,两次不同时间点以上的血糖够诊断值就可以了,比如你今天查了一个空腹血糖够诊断值比较担心,过几天再查一次或空腹,或餐后,只要够诊断值两次以上。

媒体提问:现在防控甲流局势越来越紧张,糖尿病患者特别多,这个阶段应该提示他们注意哪些事情。

肖建中:糖尿病患者整个免疫能力在下降,更容易被感染,刚才杨教授讲到糖尿病很容易合并感染,这样的人应该主动预防接种,包括体质比较差,容易感染的这些人,每年季节性流感疫苗,现在的甲流疫苗都是比较合格的,这些人应该进行预防注射,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流感是传染性疾病,应该少到人多的场合,比如戴口罩,注意通风非常重要,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可能比一般人抵抗力低一些,而且得了以后病状往往会加重,所以这样一群人更应该关注。

杨文英:我再补充一点,糖尿病得了甲流怎么办?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烧、感染不管是甲流还是其他的,一定会在原有的病情上忽然加重,因为发烧本身就使得胰岛素作用不敏感,使得胰岛素作用抵抗,因此发生感染以后,即便状态跟原来一样血糖升高也会很明显,因此会使得糖尿病病情忽然变化。发烧期间,患者用胰岛素感觉非常困惑,因为他不吃东西了,他不敢用药,可是不敢用药血糖又很高。我们要告诉糖尿病患者,一旦你有发烧感染,不管你是甲流还是其他的一定迅速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在疾病感染期间进行紧急处理,因为有的患者在家里不想吃东西,血糖又高,所以在糖尿病合并感染期间应该赶快到医院去。

媒体提问:找专科医生指呼吸科还是糖尿病科。

杨文英:找糖尿病专科医生应对你在感染期间血糖的变化加强一个紧急的处理。

媒体提问:新发的糖尿病为了降低血糖是直接用药物降低,还是直接用上胰岛素来降糖。

杨文英:这是非常常见,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即便我们是新发糖尿病,病情的变化是非常多的,新发糖尿病也可能是血糖刚刚到诊断标准很轻,也可能隐藏好几年血糖很高,因此对于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处理原则是根据他血糖不同水平进行不同种类的处理。第一个原则就是不管这个血糖是高是低,诊断了以后直接饮食加药物处理,跟原来不一样,原来轻的患者可能允许一段时间饮食处理再看,现在不,哪怕很轻都是劝你饮食加药物结合处理,单纯饮食维持时间很短而且血糖不能完全控制到正常,这是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我们要根据血糖不同状况,是直接上胰岛素,还是可服药,需要根据血糖变化水平。我们处理原则是根据治疗方案降低血糖的水平进行的,刚才问到一个糖尿病患者血糖达到什么水平为合理,即便以7.0为第一个达标目标,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你来时糖化是9,7到9是两个百分点的空间,口服药加上生活方式就可以达到7以下,因此我们就可以口服药,如果你来的时候糖化血红蛋白是11,任何一个口服药,甚至两种口服药,再加上生活方式把它降低到7以下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启用胰岛素,胰岛素可以把很高的血糖水平降到很低的范围,所以不管是口服药还是胰岛素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提解决方案,目的是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方案达到一个7以下的目标。

主持人:我们问答环节暂告一段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和肖建中教授跟网友们交流了糖尿病早诊断 早治疗 早达标 早受益的话题,希望能通过这期节目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希望网友们重视这个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希望通过我们中华医学会系列糖尿病日的活动,能够达到一个让大家重视到这个疾病,然后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这个疾病的一个效果。最后也请两位嘉宾给我们的网友朋友一些建议,不管有糖尿病的倾向,还是患了糖尿病,您建议他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

杨文英:我只是谈一点我的感想,因为我们每天在门诊面对很多患者,其中有一个误区我想告诉大家。糖尿病患者也知道糖尿病的危害,也到医院来看病,但是他不能坚持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他认为任何药物一看说明书有一堆并发症副作用,他老觉得药物副作用比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重,他一旦把血糖控制到一定水平就停掉,停掉以后又长期不来医院看病,中间的高血糖没有症状,因此延误了很长时间,延误几年后血糖高了,你问他为什么中断治疗,他说药物有那么多副作用,不愿意常年承受药物副作用控制血糖。我想告诉网友一旦有了糖尿病,千万要注意所有药物说明书上这点点副作用如果没有在你身上发生,就等于你没有承受这种副作用,长期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减少高血糖的危害是非常值得的。这样的一种方法对于控制高血糖,减少并发症是最合理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患者之所以停掉就看药物说明书,实际上这个副作用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生,这一点我想告诉网友。

肖建中:我们必须得在面对糖尿病的时候有一个科学的观点,我们不要去相信一些小道消息——可以根除糖尿病的宣传,我们要相信科学,科学是不断在发展的,我们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会越来越多,但是不可能马上就能根治糖尿病,但是只要我们好好控制它,我们并发症的发生就会延迟,就会减少,所以科学的管理糖尿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我想告诉网友的。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也感谢现场的朋友们,也谢谢搜狐网友,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访谈,实现生活从此健康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两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