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权威专家谈癌症预防及早期发现(10)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10-04-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死亡教育可缓解癌症病人的恐惧感

京华时报:现在很多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特别大,肺癌我听说有的大夫说很多肺癌患者是被吓死的。本来活得好好的,诊断为肺癌一个月就去世了。真正癌症患者很多是死于心理压力还是他病情真的是严重到这个程度?

第二个问题,问一下沈教授,也有一些说消化系统的肿瘤,越上面的是越危险、越可怕。到下面的可能就没有那么可怕。您给点评一下?

支修益:“癌症有三分之一被吓死的”是我们每一次访谈节目都会讲到的。这几年我去到香港、台湾讲学,他们的肿瘤医生告诉我说“你们大陆才三分之一是被吓死?我们这儿有一半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

其实,现在肿瘤有很好的治疗手段,而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许多癌症患者并不清楚,特别是一些老年和高龄病人。在他们二三十岁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对癌症一无所措,治疗手段单一,治疗过程痛苦,治疗效果不好。其实那个时代,癌症患者不单是害怕癌症,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是恐惧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

几十年过去了,目前我们在癌症领域的诊疗技术、治疗手段、抗癌药物等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可是癌症患者并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的工作。

另外,一些癌症患者的家属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癌症亲友的过度关注,过度关爱,也给患者带来过度的恐慌。其实是一个很早期的癌症,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能够很好的治疗。过度的关注让患者多了不必要的恐慌。还有这些年以来我们的宣传方式,包括影视作品,越值得推崇的英雄,故事情节就非把这个主人翁加上癌症患者才好,这是不行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告诉患者,今天的癌症治疗和1980年、1990年、2000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最好让一些癌症患者站出来告诉大家,“我吸烟几十年,单位健康体检发现得了肺癌,在XX医院做了肺切除手术,一切都很好! 希望烟民尽快戒掉烟草,重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沈琳:西方国家对于死亡教育是很重视的,而我们只说生,不说死,实际上生和死是一个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如果他能够像面对生一样来面对死,我想他对于肿瘤的恐惧要大大减轻,所以死亡教育对于肿瘤治疗也是有好处的。

再说到刚刚这位媒体朋友提到的问题,一般来讲是这样,上消化道,包括食管和胃,与很多的脏器在一起,只要它得了疾病,会影响到周围器官,影响到气管、肺、心脏,所以对病人来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就比较大。胃是消化器官,消化功能丧失,后续吸收、营养问题都来了,所以胃癌和食管癌的病人状态就比较差。

对于肠,大小肠六米,只要肠道不堵塞,一般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但是任何一个疾病都跟它的分期有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胃癌都比结直肠癌要重。

支修益:另外,所谓被癌症“吓死”的很多肿瘤病人也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在目前癌症治疗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的同时,有些病人有时候怕给儿女添经济支出的麻烦,加上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晚期肺癌患者经历了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和姑息治疗的治疗过程,由于一些二线治疗药物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家族成员为此付出巨额医疗费用,最后病人病逝后给家属的是“人财两空”。如果医疗保障范围覆盖面再广一点,肺癌患者的恐惧心情、医生可选择的治疗方案都会明显好一些,其实由经济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也会明显减少。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0頁/共1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