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改革带给我们什么?
公立医院代表
范关荣 上海仁济医院院长
王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危天倪 北京第六医院副院长
社会资本医院代表
孟垂祥
上海市闵行区中医院院长
张焕祯
上海辰新医院院长
林振坤
南京明基医院管理中心主任
观察员
刘国恩
北京大学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卢朝霞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EO
李光一
《解放日报》记者、资深媒体人
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
回归公益、推行医保等措施让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都需要拭目以待。
《头脑风暴》请来医院的管理者们,让他们为大家分析新医改方案将会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更多的保障。
新的医改方案出台之后,对于我们原来的医患关系的改善,是不是提供了一些新的动力和新的机制?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行为最为根本的东西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新医疗改革方案出台后,将对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范关荣:我想这次医改,它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政府的投入这次加强了,三年当中政府要投入8.5亿元。
第二就是这次医改重点是解决老百姓的医疗普及问题,所以原来看不起病的一些老百姓,现在有政府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政府大量的投入,加强了基本医疗的普及性。
另外公共卫生这个得到了加强,所以这个事情我想老百姓的满意度在原有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提高。
● 孟垂祥:更重要的是在新医改方案里面,已经提到了导入社会资本去进行医疗市场的运作。这个部分如果要是放开的话,资本的量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政策是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性的,并且能给这个产业注入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而最终的受益者就是病人。
● 张焕祯:我就拿我在台湾的经验来讲,其实为什么会看病难,因为所有的病人都非常崇尚名牌的医院。在大陆,大家都往三甲医院去挤。你目前不能怪这些大医院,为什么?因为制度的问题,好的(医学院)毕业生、好的(医生)都是留在大医院,他不会到小医院去。
● 刘国恩:这次医改方案里面说了,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医院,与此同时要提供他们同样的机会享受医保、科研立项和技术竞争。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其成因很复杂,其中既有医患双方问题,也有医疗体制的弊端。比如,作为医患双方也存在很大的沟通问题。一方面,医生认为只要符合患者的健康利益,想怎么治就怎么治,治疗方案与患者没多大关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而处于医患关系中的病人,在相信医生诊断的同时,面对穿梭各大医院各个诊室后得到厚厚的化验单、手术台上签订的协议,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当然,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他们的分析也是涉及了方方面面。
● 王杉:我们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的问题,主要是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建设的问题上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医院已经开始实行医疗服务共同体很长一段时间了。方法有比如整合医疗服务卫生。说简单点,病人在社区就可以预约所有我北大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所有的资源,甚至直接就在那里的社区诊室里面。
● 危天倪:国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病人随便选医院,但我们可以随便选,这也是造成就医困难的问题,等于就医无序。
● 张焕祯:我坦白讲,除非能均衡提升各级医院的业务水平,你不能要求病人说,一定要从小医院先看,他就看不好,那种医生我怎么敢去看呢。你要提升各级医院水平,那时候再来落实分级转诊才有可能。有些医生必须要留在有教学有科研的公立医院,因为还有他一个户口在那边,因为像在公立医院像是一个公务人员一样,他到民间医院他就丧失一个公务人员的资格了。
● 卢朝霞:医患问题主要是整个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个问题。按照我的理解,如果社会医疗资源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就有利于解决医患问题。而从企业角度讲,他有一个动态的平衡,比如说大医院它也成立一个医联,这样就可以让很多小医院都联合起来,各自有各自的挂牌。(下转B08版)
谈论医患关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提出,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来设置管理流程,所以说通过医改,很多医院的管理流程、服务意识和整个经营模式都发生了 变化,这肯定会使得医患矛盾大幅减少。
作为医患间的一个“重要桥梁”,新闻媒体该如何担当起社会责任呢?
医患关系本应当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对自身权益日渐关注,而一些医疗事故被媒体曝光,人们开始对医院产生信任危机,医患关系也逐渐变得恶劣起来。那么掌握一定话语平台的媒体们,对医患关系的报道,甚至对一些医疗事故的曝光,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媒体的曝光是对医患关系起到了监督作用,还是实际上是适得其反,让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更加不信任。
● 范关荣:总体来说,现在的医患关系应该说是趋于缓和,为什么呢?实际上我们帮病人看好病,他还是非常感激的,表扬也很多。现在碰到了医患矛盾,比如一旦出现并发症,或者出现有其他问题,这个矛盾就尖锐了。总之病人好大家都满意。
● 张焕祯:现在中国大陆的医患情况就是台湾地区十年前的情况。老实讲刚刚说妖魔化,我十年前也这样认为,但是现在过了十年,而我也做了二十五年的院长,我认为医患关系,媒体要宣传绝对是正常的,媒体不宣传这个老百姓喜欢看的东西,他干吗报道呢。
实际上我们需要相互反省,媒体过分报道医疗关系的不好,其实也可能造成医患关系的阻碍,从而阻碍医疗水平进步。但是,相对的适当的媒体监督是会促进医疗水平的进步。
● 卢朝霞:实际上现在大家谈医患的关系,我觉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以前的时候如果服务不好的话,也不会有曝光,现在媒体很发达了,社会进步了,维权意识也加强了。过去的医院很难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来进行考虑,他可能是以成本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提出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来设置他的管理流程,所以说通过医改以后,他的管理流程发生变化、他的服务意识和整个经营模式都发生变化了,肯定使得这个医患矛盾继续减少。
● 李光一:我曾经专门研究过西医进入到中国的一段历史,还曾经到仁济医院对他们的医疗服务条件提出过批评,作为医疗秩序,难道我们要比以前教会医院时做得更差吗?我就提出过很严厉的批评。
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我们的院长们在主要的管理工作上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看病的许多矛盾很多时候到最后就抱怨到一个地方去了——看病的医院,所以那个医院的院长就成了承受矛盾的一个矛盾点。其实作为医院的院长,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资本医院,这些医院的院长都不很好当。现在即使有医改的支持、有医改方向的支持,但我们的院长作为一家医院的管理者依然要面临很多问题。
在人、财、物、事这些方面的矛盾在哪个方面最突出,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些都是院长们可能要面临的管理挑战。
● 王杉:对院长而言要清楚,以药补医和养医是一个政策,不是利润,一定要清楚为什么,历史来源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的医疗服务是不抵医疗支出,当时的情况是:定价原则是医疗服务价值,不许计人力成本,不许计折旧,而且要低于物耗水平,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是对的,因为那个时候医院员工的工资都靠这个。
● 林振坤:医院的服务量肯定是来自于医生的专业,服务量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实打实地说,这是医师的专业,谁都不好挑战的。那么怎么办呢?那么回归到我们对医生的奖励,我得体现他的贡献,他的贡献在哪里?在他的专业水平,而不在他占我多少的收入,所以诊查归我诊查,因为价格不是医生定的。
● 危天倪:我们医院应该比三级医院生存更困难,因为一个是病源,再一个我们的科研、人才这都是问题。所以,二级医院如何能够生存下去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
● 刘国恩:如果价格机制不变更,就可以能使我们会面临王院长刚刚说的问题,那你政策就要给我一些倾斜,这个一倾斜表示出来形式是所谓的以药养医这些问题。
● 卢朝霞:我觉得医院管理除了经济上的收入和支付管理费用以外,实际上我觉得最主要的作为医院和我们企业里面也有一个类同,就是资源管理。现在医改以后,肯定是它有一个体制上的一个变化,资源有一个从上到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