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巴西新总统罗塞芙(Dilma Rousseff)走马上任。罗塞芙堪称是当今国家领导人级别的“女强人”。上任伊始,马上抓住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问题。在她的施政计划中,她把中国的贸易和货币政策列为优先考虑的内容。今年四月,她将带领包括贸易官员、外交官、商人和专家的访问团,前往中国。目的是通过和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多边协议,解决中国进口持续增加的问题,拓展制造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在访问中国之前,罗塞芙会先跟奥巴马会面,讨论如何应对中国廉价进口商品对美国和巴西的“威胁”。换言之,美国和巴西在应对中国廉价出口产品上,将结成松散的联盟。所谓“金砖四国”的两个主要国家———中国和巴西,已经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伙伴,变成摩擦的对手。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巴西访问时说,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两国相互投资持续增长,务实合作领域已从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扩大到能源、矿业、航空、汽车制造、机电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及卫星研制和发射等高科技领域,堪称南南合作和互利双赢的典范。
不过,实际上,中国对巴西的贸易跟与其它国家的贸易一样,呈顺差不断增长的态势。2010年,中国向巴西出口增长了61%,达256亿美元。虽然中国对南美国家的铁矿石和大豆的需求逐步上升,但是巴西对华贸易逆差却不能扭转。面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遭到冲击的是中国生产的玩具。2010年,中国进口的玩具在巴西市场占有率达到60%。对中国制造的玩具,巴西决定把进口关税从20%提高到35%,这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的最大涨幅。在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中国进口玩具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2%到99%。南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l)会员国,也相互跟进。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一直摩擦不断。2005年,为了防止中国货威胁到巴西产品,巴西联邦政府颁布两项法案,抵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其中一项是抵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巴西的其它产品,轮胎、牙刷、眼镜、钢索、电池、扩音器和螺丝等,面对中国货品,也打算设限。
2009年9月,巴西认为中国以低於原产地的价格销售鞋类产品及轮胎,对中国这两种产品,实施禁止性关税。对中国进口的每双鞋,课征12.47美元的禁止性关税。对于中国轮胎,课征每公斤0.75美元的高关税,为期5年。
中国产品的出口,也直接影响了拉美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结构。统计显示,巴西产品在阿根廷市场的占有率,纸类产品,分别从34%下跌到30%;布类产品从29%下跌倒9%。与此同时,中国纸类和布类产品在阿根廷的市场占有率,从4%和56%提高到10%和78%。
2010年3月,担心本身国产品在相互的市占有率上,输给中国产品,巴西和阿根廷决定联合采取防范措施,合力抵制更多的中国货进入两国市场,同时在中国促销两国的产品。这是巴西与拉美国家“合纵连横”对付中国产品的新的策略。
“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的这种举动,很有警示意义。南美国家,对于中国的廉价产品,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的联合举动说明,中国产品从欧美市场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国家的道路也越走越窄。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将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中,落下帷幕。
对于陶瓷行业,这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全球化经济,以平衡的贸易为实现的手段。全球贸易的失衡,必然带来以相对平衡作为稳定条件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紊乱。中国的陶瓷业,依赖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时的繁荣,通过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目前暂时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但是,从全球经济的龙头美国和“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对中国出口的抵制,我们应该看到依赖出口拉动国内经济———主要是房地产行业繁荣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在目前全球经济密切相连的情况下,一个行业的独秀、一国经济的独秀,都是非常不健康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在健康的平衡的国内经济的条件下,才可能持续下去;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国际经济相对平衡的大环境中,才能经久不衰。在全球贸易不能维持相对平衡的全球大环境下,一国内局部行业的荣景能持续多久,是个很大的疑问。
“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并不明朗。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已然成型。中国的陶瓷行业,要正视这个现状。在混沌的全球经济环境中,通过科技创新和其他方式,寻找新的突破。以期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尽快突围,为陶瓷行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