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中,上海各家电卖场再次迎来销售高峰。与往年节日促销所不同的是,彩电的销量在各类家电中增长明显,其中中高端产品的3D电视更是异军突起。仅永乐家电生活馆在4月3日当天,售出的3D彩电台数就比前一周周末提升约5.3倍,其中价格在8000元至10000元的人气最高,而最受欢迎尺寸则集中在50寸、55寸左右。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在家享受3D的影音效果。然而,3D电视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比普通产品偏高的价格以及数量有限的3D片源,能否让3D电视深入更多的家庭?
“红海战争”日趋激烈
3D,即三维立体图形英语 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这个不新鲜的外来词即使在我国也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要说3D影像真正震撼世人的里程碑,莫过于去年热映的全球首部真正意义的3D电影 《阿凡达》。此后,全球对3D影像的痴迷从《阿凡达》等大屏幕电影转移到了家庭影院,3D电视随之名声大噪。
然而,高于普通电视机的价格使得很多消费者在是否选购3D电视上犹豫不决。事实上,在中国的家电零售业,价格是最影响消费者选择结果的因素之一,3D电视上市至今未能快速普及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价格。永乐路炜总经理坦言,作为一个革新的产品,3D电视在生产初期由于产量较少,必定受到零配件制造成本高、市场接受度低等因素影响,导入阶段售价难以达到“民心所向”。
但自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争相涌入3D电视的“红海”后,3D电视的价格正在逐渐下降,最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的“价格战”也愈发激烈。路炜指出,随着零配件相关产业链的日趋成熟,市场需求度日益提升,3D电视产量增大,渠道商的大举支持引进,3D电视的价格已经有明显下降,加上经销商给出的各种促销,部分产品的售价几乎与同尺寸的LED电视持平。
举例来说,从2010年下半年起,包括TCL、康佳、创维、长虹等国产彩电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最新3D电视产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市场实现3D产品销售的彩电品牌已经达到12个,零售市场上的3D电视型号已经超过60款,这个数字在半年前还只有不到10款。永乐业务总监李峰也透露,除了最初的大尺寸产品,如今更多小尺寸3D电视的推出,也降低了3D电视的门槛,扩大了消费群体。今年开春以来,大部分3D电视价格较半年前已经下降了20%至30%,而市面上价格最低的一款3D电视仅为3999元。
与此同时,生产商和经销商在推广3D电视上也不遗余力。在最近的促销中,就有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联合推出购彩电附送蓝光DVD、3D眼镜等方式,高达数千元的让利吸引不少消费者为3D电视买单。
“快车道”期待“加油站”
3D电视正进入快车道——这是苏宁、国美、永乐等家电零售巨头不约而同的结论,并且通过数据揭示了3D在快车道上奔驰的现状:2010年元旦,《阿凡达》热映使得3D影像技术成为社会热议话题。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第一次了解到使用3D电视就可在家里享受3D视觉震撼的美景。2010年4月,三星、海信等品牌的3D电视率先在家电市场亮相,当时就成为消费者的目光焦点。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第一台3D电视上市的一周里,3D电视的市场销售量仅仅占到整个平板电视市场规模的0.02%,销售量可以说非常低。可经过“五一”这一3D电视上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3D电视在整个平板电视的零售占比已经提升到0.16%,整整翻了三番。而到2010年8月第一周,3D电视更是达到0.5%的市场渗透率。
0.5%的渗透率看起来不大,但比较之下会发现3D电视来势汹涌:同样是达到0.5%的渗透率,此前市场关注的LED电视用了88周,网络电视用了47周,而3D电视仅仅用了19周。LED、网络电视、3D电视都是近年来彩电市场的最新技术,但3D电视如此惊人的增速更加证明了其市场价值及需求。数据还显示,自2010年3月全球首台3D电视上市至2011年1月,国内3D电视累计零售量达15.1万台,零售额25.9亿元。
但片源有限是普及3D电视另一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各大家电卖场中,记者看到,不少3D电视样机播放的无非是《阿凡达》、《飞屋环游记》等几部老片子,还有一些则是企业特制的广告宣传片或经过改编的球赛录影。对于购买3D电视后,消费者能看多少电影或电视,很多促销员只是含糊地表示会有更多精彩的片源,或者表示3D电视的画面精美度超过普通电视,即使不看3D大片,同样能显示出3D的优势。
这样的解释显然说服力不够。有消费者提出:“我不追求专业精美的画面,为什么需要买一台3D电视?” 3D电视究竟是一个大众普及型产品还是小众化追求,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其实,3D片源与3D电视就好比汽车与加油站的关系,如果缺乏加油站,即使路再平坦,汽车性能再好,也难以获得持久动力。因此,不解决片源的问题,即使是处在销售快车道上的3D电视,也会很快陷入虎头蛇尾的结局。
3D时代的智能博弈
即使3D电视的价格、片源影响了3D电视的普及,但在路炜看来,任何产品都会存在市场和消费群体的死角,不能因为某一些人群不适应、不需要,就停止或减缓3D电视上市推广的步伐。对家电产业来说,3D电视不仅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更是家电消费趋势的风向标,经销商、供应商都需要读懂“风向标”背后的含义。
就一般彩电消费心理而言,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理性消费群体认为,彩电只要收视正常、画面清晰、功能全面就可以了;而另一部分感性消费群体则会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画面清晰,还应该要用起来舒适、外观时尚、拥有高新技术,才符合彩电作为提供满足精神娱乐的“黑电”大王形象。因此,从下游市场反应看,3D电视是新的消费潮流。但从上游供应看,3D电视的普及也是生产企业间的又一个战场。作为全新的产品,能否争夺3D市场的份额,也标志着本土家电生产企业能否在“中国制造”上扬眉吐气。
据了解,对于业内及消费者均关注的3D电视的标准和技术,包括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科技部都在制定和出台相关的3D技术的标准,甚至科技部已经将3D这个电视的标准纳入“十二五”计划当中。相信在宏观政策的有利推动下,3D电视的发展将更为迅速、更快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
从微观的角度看,3D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不仅仅是“价格战”或“片源战”,更是一场智能博弈。目前,不少品牌正在研究将2D片源转换为3D片源的技术,一旦这一技术成熟,就能解决3D电视片源有限的问题。但从根本上看,2D转3D并非3D电视博弈中的制胜法宝,已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策略。康佳的有关负责人就提到,智能3D电视的快速发展,背后其实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的融合,是设备生产商、内容提供商、信息传输商、接收终端制造商等角色实现技术和业务创新的体现,它将调动整个产业,实现上下游共赢的商业模式。电子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也指出,随着3D电视的普及率提高,彩电业的竞争将逐渐由“硬件”向“硬件+内容+服务”的竞争模式转变。说到底,3D电视是彩电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一次良机,中国企业应当把握住这一机遇,走智能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