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鹰
[[ 海鹰 ]]:
研制国家:英国,名称:海鹰(sea hawk)
一、概述:
1944年,霍克飞机公司推出了螺旋桨驱动的“狂怒”(fury)战斗机,而与此同时,公司的设计师们也开始考虑在“狂怒”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的喷气发动机技术。当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刚推出了一种新型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b.41(后来被命名为“尼恩”[nene]),推力足以驱动“狂怒”那庞大的身躯。1944年11月,霍克向英国政府提交了初步的设计构想,并把这种以b.41为动力的“狂怒”称为p.1035。
设计师去掉“狂怒”机头的活塞发动机,并把气泡式座舱尽可能地后移,以便将b.41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中部。进气口被布置在机身两侧,尾喷管则向后延伸至机尾。
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霍克的设计师们在1944年12月提出了一个后继方案。这个编号为p.1040的方案较先前有了重大变化,原先笔直的尾喷管被代之以分离式喷管,喷气口被布置在两侧翼根。这样的设计方案意味着翼根必须加厚,于是进气口也同样被挪到了翼根。新布局缩短了进气道长度,而且使得燃油可以同时储藏在发动机前后两侧,这样飞机的重心不致于因为燃油消耗而发生变化。同时它还减少了因喷管较长而可能带来的推力损失。
p.1040原来是准备提供给皇家空军使用的,但政府方面的反应却颇为冷淡。战争显然很快就会结束,而无论皇家空军还是皇家海军,都有其它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机正在服役或者研制。尽管如此,在战火业已平息数月后的1945年10月,霍克还是决定生产一架p.1040的原型机。到了这个时候,皇家空军的兴趣已是荡然无寸。空军的计划人员相信,在可见的将来,他们那时速950公里(600英里)的“流星”(meteor)将是天空中耀眼的明星。而此时的霍克公司却面临着大批螺旋桨战斗机订单被取消的困难境地,它只得匆忙地将p.1040设计方案改成舰载战斗机,并于1946年1月将方案提交给皇家海军。
所幸的是这个方案打动了皇家海军,促使后者订购了三架原型机和一个静力试验机体。霍克把已经在生产的那架原型机交付给了海军,随后又很快完成了另外几架。霍克公司在按舰载截击机的要求继续完善p.1040设计的同时,仍然在考虑如何重新吸引皇家空军的兴趣,这一努力最终造就了大获成功的霍克“猎人”(hunter)。
p.1040的首架原型机于1947年9月2日进行了首次试飞,它安装的是一台“尼恩”1型发动机,推力20.02千牛。一个月后,项目被公布于众,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被伪装成一个纯粹由公司自行出资研制的项目。真相大白要等到一年之后的1948年9月3日,也就是第二架原型机试飞。第二架原型机安装有可折叠机翼、着舰钩和全部武器装备。使用这架原型机进行的航母试验表明,翼展和着舰钩都需要加长。第三架原型机于1949年10月17日飞上蓝天。这是一架完全具备了生产型功能的原型机,安装有加长的着舰钩、“火箭辅助起飞装置”的预留安装点,以及副油箱挂点。动力装置是生产型标准的罗-罗“尼恩”2/rn.4“尼恩”101,推力22.27千牛(2,270千克力)。
服役试验取得了成功。1949年11月22日,皇家海军订购了151架这种新型战斗机,――它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海鹰。
“海鹰”各改型概况
p.10404:原型机,其中一架作为静力试验机体
f.mk.1:最初的战斗型,装一台“尼恩”101发动机
f.mk.2:经过细小改进的f.mk.1
fb.mk.3:加强机翼,增加外部武器挂架
fga.mk.4:经过细小改进的fb.mk.3
fb.mk.5:换装“尼恩”103发动机的fb.mk.3
fga.mk.6:安装“尼恩”103发动机的fb.mk.4
mk.50:出口荷兰的型号
mk.100:西德的fga.mk.6
mk.101:带雷达吊舱的西德fga.mk.6
各型共生产547架
二、性能指标(fga.mk.6)
尺寸数据:翼展 11.89米,机长 12.09米,机高 2.64米,机翼面积 25.83平方米。
重量数据:空重 420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7327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 901千米/时,升限 13500米,航程 770千米。
武器装备:四门 30毫米机炮。
动力装置:两台罗-罗“尼恩”103喷气发动机,推力 2*24.13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