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科索夫斯基

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元帅(1944),军事家。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1968),1896年12月8日(旧历)生于洛瓦河畔小城大卢基。他的祖父是波兰族人,在华沙近郊当过林务员。他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收入尚丰,家境不错。他的母亲当过女教师,对他和两个女儿的教育十分重视。罗科索夫斯基4岁的时候,因父亲调动工作,全家迁居华沙。不久之后,父亲工伤病故,母亲也在他15岁时去世,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辍学进厂当工人。
1912年,华沙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罗科索夫斯基加入了工人斗争的行列。在一次与宪兵的冲突中,他被抓进监狱。两个月的铁窗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布尔什维克。出狱后,他被工厂解雇。16岁的少年到了他姐夫开的一个石坊里当起石匠学徒。
1914年7月28日,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当天,俄国卡尔戈波尔龙骑兵第5团开进华沙。身高体壮的罗科索夫斯基虚报了两岁,谎称20岁,得以按规定年龄加入该团,被分到骑兵6连。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卡尔戈波尔团站到了苏维埃政权一边。年底,罗科索夫斯基与团里的大部分龙骑兵加入了红军卡尔戈波尔分队。不久,他被选为副队长。内战中,罗科索夫斯基随分队转战南北,为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同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1918年9月,红军第3集团军乌拉尔第3师组建乌拉尔骑兵第1团。罗科索夫斯基担任了骑兵团第一骑兵连连长。1919年3月7日,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党。5月底,骑兵团分编成两个骑兵营,他被任命为乌拉尔独立骑兵第2营的营长,指挥近500名骑兵。1919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获得他在红军中的第一次奖赏--红旗勋章。在内战中,罗科索夫斯基屡建奇功,多次获奖。
1924年9月,罗科索夫斯基进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进修。1926年9月,进修班结业后,他被派回外贝加尔。他先后担任了骑兵团长、代旅长。不久被派往蒙古人民共和国担任蒙古人民革命军骑兵第1师的教官。1928年9月归国后,他被任命为库班骑兵独立第5旅旅长兼政治委员。1929年1月,他又进莫斯科高级军官进修班进修了2个月。1932年2月,库班第5旅扩编为骑兵第5师,他升任师长。由于训练工作成绩突出,他荣获了列宁勋章。1935年9月红军采用军衔制,罗科索夫斯基领师级军衔。1936年初,他被任命为隶属列宁格勒军区的骑兵第5军军长,离开了服务多年的偏远的外贝加尔地区,来到军部所在地--俄罗斯的古老城市普斯科夫。
1937年8月,正是罗科索夫斯基大受重用之时,他突然遭到逮捕。有人指控他与波兰和日本的谍报机关有瓜葛。经过两年半的审查,查明所控不实,他官复原职,又回到骑兵第5军。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苏联正处于希特勒入侵的前夕。
1940年下半年,苏联开始组建机械化部队。基辅军区建立了几个机械化军。年底,罗科索夫斯基调离了骑兵部队,担任了基辅军区机械化第9军军长。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军越过边界,分三路长驱直人。苏军作战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无法阻止德军的推进,全面败退。罗科索大斯基所部第9机械化军(属西方方面军)与德军的第一次交战是在卢茨克以南进行的。当时,罗科索夫斯基奉命组织强有力的进攻以抑制德军的攻势。命令是针对装备齐全并且供应充足的机械化部队下达的。出于第9机械化军正处于筹建阶段,装备奇缺,总共只有200辆坦克,而且大多是旧式坦克。在德军的强劲攻势之下,罗科索夫斯基与方面军司令部及友邻部队失去了联络,很快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但是罗科索夫斯基临危不乱,镇定自若,面对复杂的局势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交战对方是装备精良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6集团军,在人员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而,第9机械化军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保存实力,将部队带出包围圈。罗科索夫斯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