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守护神”
这就是武卫:空军特级飞行员,4种气象教员、指挥员,安全飞行3654小时,指挥460场次,先后荣立2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3次被空军评为优秀飞行员、一级技术能手,8次被评为优秀飞行指挥员,2次被评为优秀基层主官,1次被总部评为空管工程建设先进个人,1次被国家空管委评为飞行情报联网先进个人。 有人把航空管制比作空中的交通,把从事航空管制的人比作空中交警,真的形象生动。可是,当我们采访了广空司令部航管处处长武卫之后,我们认为,将航管人比作空中“守护神”更贴切。 防止空中飞机相撞,是各国空军都头痛的问题。武卫所领率的广空航管处就在这特殊地理位置上。他们每天要保障几千架次不同机型在不同的空中走廊、航路(航线)、空域执行各种任务的军民用飞机的飞行安全。有人作了一个粗略统计,每天要保障中南五省的陆、海、空三军几十个航空兵团的训练,训练密度居全国之最;专机、重要任务、军事演习等任务飞行量也是全国之首;驻民航飞行大队以上单位几十个,同时国内外各航空公司纷纷开辟新航线,使广空航空管制飞行流量居全国之冠。 另外,海空情复杂,战斗起飞频繁,军航、民航临时协调难度大;加上空域拥挤,飞行热点多。区内航路、航线、空域密集,现有国际、国内和地区班机航线70余条,分管200多个部队训练空域,空域狭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型机场和直升机场,飞机进、离机场飞行程序互相重叠,相互影响;武汉地区和长沙地区均是空中交通枢纽,班机航线穿越部队机场和训练空域。毗邻港澳地区相互协调困难等诸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了原有的空中管制机制和能力。 武卫2002年1月走上广空航管处处长的领导位置后,首先提出要积极开展防相撞教育和措施,提高各类人员防相撞意识。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坚持每年对全区部队进行一次防相撞教育。武卫每次深入部队宣讲都自己撰写讲课稿,剖析国内外事故原因和教训。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教育,武卫走遍全区所有航空兵团以上单位,为基层部队授课几十场次,参加听课人员达2200余人次。其中,飞行员、飞行指挥员、领航员、飞行管制人员到课率在98%以上。 由于防相撞教育缺少全面生动教材,武卫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织专门人才进行技术攻关,在他直接领导参与组织谋划下,历时半年终于自编自导制作完成了一部长达40分钟的《防相撞》安全教育片下发部队。该片内容生动、直观性强,深受广大飞行人员、飞行保障人员的喜欢,成为我区防相撞教育的珍贵影像教材,得到了总部、空军首长的肯定,并在全空军范围推广。 随着国家空管体制改革的深入,广空部分航路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管制移交,打破长期以来军区空军航管部门统一管制、统一指挥的局面。但是,随之而来的军航、民航新飞行矛盾接踵而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香港新机场启用,广州地区实施雷达管制,“两个方案”实施,新高度层和新飞行间隔规定的实施,涉及军民航方方面面的利益。为此,武卫组织技术专家反复论证、研究分析,对航路、航线、空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既考虑了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部队作战、训练的长远利益,重新调整了部分航段走向,划定了空域边界范围,规定了航路上升、下降地段,合理修改了各机场进离场程序,较好地解决了军民航飞行矛盾,大大提高了空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建立完善了军民航管制协同规定。使军航机场与相邻民航机场均建立了完善的通报协同关系,明确战斗机起飞出航的方法,并签订协议,从制度上保证了军民航协调关系落实。近年来,广空战区军事演习、带战术背景的演练、海上训练、大部队跨区机动转场,陆、海军对空射击训练,人工降雨以及各种通用航空飞行等任务频繁,飞行矛盾更为突出,每项任务实施前,武卫都要及时督促军航、民航和有关单位召开协调会,互通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