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来,光绪的这个决定,真是太可笑、太愚蠢了。这是断自己的手臂。因为整个大清国里再没有比翁同龢更忠于光绪的人了。而理由仅仅是一点点意气之争,这不是太小孩子气了吗?难道政治是过家家不成?慈禧深知,只有聚集到最大力量的人,才能成为政坛的胜利者。故而要善于使各种各样的人才为己所用,手下之间分歧越大,越便于在上者驾驭。这就是帝王之术,这就叫分化瓦解、互相制衡。
慈禧是一贯只讲权力斗争的,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她先是批准罢免翁同龢,继而便开始进行新的人事安排了。
翁师傅是汉人,而军机大臣是要保持满汉比例的,故而翁师傅出缺,补进来的也只能是汉人。这一补,就把直隶总督王文韶补了进去。而在大清国,直隶总督一向和朝廷政局生死攸关。现在,这个要职又出缺了。谁补呢?太后没明说,只是说先让荣禄代理。这也就意味着整个直隶地区都更紧密地攥在了西太后的手里。
这样一来,从罢免翁同龢到安排王文韶补缺,再到给荣禄挪位子,都是随机应变,却正好变成一气呵成的连环拳。要是自己操刀,反而不见得这么顺当。
难道皇上真的不懂这些吗?慈禧想着,不由得替祖宗的基业担忧起来。
同样的一场春雨里,折射出了三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小皇帝急于变法,急得丧失了政治生存的基本理性;老师傅要小皇帝当新康熙,却完全忽略了新时代的新要求;老太后却想着怎样在不丢失自己政治地位的前提下保住祖宗的基业,为此,关键时刻不惜像小皇帝拿掉翁师傅那样为紫禁城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