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张国祥大队长(后任11军军长)机组在协助地面部队作战,应陆军的要求需炸掉一个地面上直径只有2.3米的小石碉。要在几百米的高空,每小时速度几百千米的飞机上击中这样小的目标,难度是很大的。但轰炸员张富金在机长和其他人员的配合下,精确瞄准采用四弹齐投,结果一弹直接命中碉堡,创造了轰炸奇迹。
飞机上的通信设备也是一流的,有超短波话台、短波话台。短波话台发射功率大,收信机性能好,有力地保证了在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与地面部队小功率电台联络的顺畅。
我之所以讲这些图-4的功能数据就是要说明图-4虽然仿自b-29,但实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句话,图-4在各方面都要大大好于b-29。
图-4仿制成功后,1948年才批量装备了苏军重轰炸机部队。1951年10月18日,苏联人用它空投了其第一颗原子弹。有一种说法,苏联在援助中国时,经常把一些退役的二手装备高价卖给我们,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图-4当时在苏联空军中也是在役的一线装备,其性能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而且当时苏联派到我们独-4团的教官也是最好的,苏联顾问队长是在卫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近卫军上校-“金星英雄”巴林珂。
关于图-4在平叛中的情况,贵刊曾采访过张国祥军长和孙勇团长,我略做一些补充。叛乱最早发生在1956年川西的康巴地区,那年初,一些藏民和喇嘛在反动上层农奴主的欺骗、策动和裹胁下开始叛乱。到3月下旬,他们已经杀害了不少当地群众、政府工作人员和拥护中央的喇嘛,并长期包围政府一些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没有重武器,只有手枪、步枪等轻武器,难以自卫,经常短粮断水,由于这里离我军机场很远,一般的图-2轻型轰炸机根本飞不到。
1956年3月28日上午,空军司令部向独4团下达作战命令,要求配合地面部队在康巴地区平叛,主要任务是支援政府机关坚守待援。由于这里离机场有1000多千米,加之各种不利情况,困难很大。我们机组在第一天的战斗出动中,主要是通过目视侦察探明情况,撒传单进行政治攻势。在以后的平叛作战中,我们也都贯彻“攻心为上”的战略,先撒传单,瓦解敌人,因为叛匪大部分都是被胁迫的藏民。对穿黄衣服的(上层反动农奴主和僧侣),就坚决消灭。如果喇嘛庙成为敌人的指挥部或顽抗据点则实行攻击,但也是很有限度的,对一般寺庙则是坚决不攻击。因此在平叛作战中,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党的宗教政策执行得非常好。但有的叛匪很反动,顽抗到底,于是我们就用机关炮打,后来我们用炸弹把敌人盘踞的喇嘛寺围墙炸塌了,第二天陆军攻克了敌人据点。我们还与地面部队沟通,经常联络,了解敌我详细情况以及机关和部队的物资需求,这样就有明确目标。另外是重点打击敌人的指挥机关和掩护地面我人员到河边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