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央的时间和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是在1986年3月,由此催生了这个高技术发展计划,通称为国家“863”计划。
“863”计划选取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作为我国今后发展高技术的重点,而航天技术领域在“863”计划中位列第二,故简称为“863-2”。
航天专家论证“863-2”目标时,普遍认为:我国航天技术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形成了包括航天器系统、航天运载器系统、航天发射及回收系统和卫星运用系统等较为完善的航天工程体系,航天工程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有些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在载人航天方面仍然是空白。因此,“863-2”的目标是为适应21世纪需要,研究发展可长期使用的空间站系统及大型运载火箭,研究发展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以增强我国航天技术实力,开发空间资源和发展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
为此,在航天技术领域设立了两个主题项目:一是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二是载人空间站及其应用。
“863”计划的实施将中国中断了近20年的载人航天工程重新列入了国家计划,再一次吹响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号角。
1987年2月,“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宣告成立,两个主题项目也分别成立了专家组,并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总体发展蓝图及具体途径进行全面论证和预先研究。
1988年10月,载人航天专家委员会召开会议,把总体发展蓝图集中到两个方案:一个是首先研制一种推力为15吨-20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用来发射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另一个是首先利用我国现有的“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进行适当改进后发射一次性使用的载人飞船,作为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之后再建立空间站。最后经反复论证,得出结论:中国载人航天应该从飞船起步,这样技术难度小,经费比较低,同时有成熟的运载火箭及回收经验,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实力。
1989年7月,“863-2”专家组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
之后,中央专委又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问题。初步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2002年前,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实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