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说来,航天员的选拔要经过五道关口。第一关是初期基本条件选拔关。这一关选拔相对于前一次选拔更为严格,遴选的范围也更大,各军区空军都在其中。根据选拔的基本条件,各单位上报了1506人的飞行员名单,重新调查后,确定886名飞行员参加初选。初选进行了半年时间,初步确定97人合格,经过专家仔细分析评定,最后只有60名飞行员被选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检查。
第二关是临床医学检查,标准共有100多条,包括内科、外科、精神神经科、五官科等多个类别,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过敏性鼻炎、口齿不够清晰等这些在常人看来不算什么的小毛病,也会打破想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
淘汰率最高的要属第三关--特殊功能检查,包括心理功能、特殊耐力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其中,航天环境因素耐力选拔是航天员选拔最具特色的项目。受检者在模拟太空低压缺氧的环境中,穿着特制的背心、戴上氧气面罩进入低压舱,身上布满了各种电极电线,舱内有按铃,当感到不适时,可主动按铃。在舱内还安装了摄像头和通话装置,便于外面工作人员观察。舱门关闭后,舱压从模仿5000米高空压力慢慢升至1万米高空压力,这时选拔人员会出现头痛恶心、血压下降、心率减缓等症状。此外,还有心肺功能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定位耐力检查、下体负压检查、头低位耐力检查、耳气压测定等许多项目。每一项检查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第四关是心理功能选拔关。航天员进行心理选拔是为了保证在所有候选人中选拔心理、智能均优秀的人才,使他们能在狭小、封闭和隔绝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完成驾驶飞船和科学实验任务。心理方面的检查项目也有很多,主要是心理调查、心理访谈、情景模拟测试、个性心理测试、心理能力测试等。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20名人选进入到第五关,也就是综合评审关。在这一关,选拔人员兵分几路对20名入围者进行严格的政审和家庭调查。比如,入围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曾经得过什么病,已经去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都要调查得清清楚楚。同时,入选飞行员的爱人和孩子也被接到北京,由专家对他们进行详尽的临床检查,并规定不让他们和飞行员在体检前见面。
根据检查结果和专家评审及方方面面的综合考虑,最终决定从20名入围者当中录取12人,加上前期出国培训的2名教练员,总共有14人有幸成为预备航天员。
1997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从此,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航天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