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的驾驶舱为气泡玻璃封闭式座舱,由两个部分组成,设计在战机进气道的上方。由于设计合理,歼-10的飞机员在座舱中有着全方位的良好视野。飞机的机身和两翼中设计有大容量的机体油箱。整个歼-10的机内载油量超过了5500升。部分歼-10战机还在座舱右下方的位置安装了用于空中加油的金属管状探头。在进行空中加油后,战机将获得更大的航程。

配备歼10的俄制al-31f发动机一直受到较高评价
另外,歼-10还可以在机腹下方加挂一个可投放式副油箱,在两侧的机翼下方也可以各加挂一个容量为800升的可投放式副油箱。一般情况下,在两个机翼下方各加挂一个副油箱时,歼-10的外加燃料量可以达到1600升。
歼-10的起落架是可收放前三点式结构。飞机的前起落架为双轮,机轮较小。在战机飞行时,前起落架收放在进气道下方的起落架舱中。
为了缩短战斗机降落时在跑道上的滑行距离,歼-10在其机腹下方设计有可收放的减速板,在飞机后部还安装有减速伞。平时,减速伞被叠放在歼-10垂尾下方、发动机上方的一个圆柱型尾锥罩中。
“心脏”问题
歼-10项目自设立之初,中国方面就决定要为其装配国产高性能发动机,并同歼-10一起启动具体的研制工作。但是,当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无论在技术储备上,还是在研制经验上,都还不足以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10吨左右推力的高性能涡扇发动机。而发动机研制计划的一次次推迟也使得整个歼-10战斗机项目不得不随之延后。很快中国方面就从俄罗斯那里找到了解决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从俄罗斯大量进口苏-27sk型歼击机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苏-27sk所装备的al-31f型高性能涡扇发动机。中国的工程师们试图将这种推力适中又十分经济的al-31f用在国产的单发型歼-10战斗机上。al-31f的生产商俄罗斯“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研制出一种专为歼-10战斗机配套的al-31fn型发动机。与al-31f原型发动机不同的是, 为适应歼-10的整体布局,al-31fn型发动机上的电子设备和传动设备从发动机上方移到了发动机的下方。不过,两者在主要性能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在1997年,“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就生产出了9台al-31fn型发动机,以供歼-10战机的原型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