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8(“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引起世界关注的空对空导弹。它是在以色列“怪蛇”-3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了红外制导,最大射程约为15千米,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过载35g,是世界上出色的第三代红外格斗导弹,成为上世纪90年代至今解放军空军近战的主力武器。目前该导弹广泛装备在中国国产的歼-7e/g、歼-8b/d、歼-10及歼-11b型战机上。
pl-9c(“霹雳”-9c)近距格斗导弹的情况同pl-8的类似。该导弹是在中国早期生产的pl-5(“霹雳”-5)近距格斗导弹的基础上升级而来。而pl-5导弹是中国在引进和吸收前苏联p-3c及美制aim-9“响尾蛇” 空对空近距格斗导弹的技术基础上自行研发的。pl-5导弹主要用于出口,中国空军并没有大量装备。与pl-5导弹不同,pl-9近距格斗导弹导引头同pl-8基本相同,但其外型主要是参考美制aim-9p导弹。在1986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上马生产pl-8导弹的同时,也开始加紧研制pl-9导弹。而pl-8导弹中国计划主要自用,并不准备出口。第一批pl-9导弹定型于1989年,此后中国开始研制和生产性能更好的pl-9c改进型空空导弹。1999年3月,pl-9c样弹抗干扰演示大获成功,中国于是决定将其从外销型纳入国家重点型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pl-9c研制成功后,由于其导引头与pl-8可互换,能令后者性能大幅提升。
pl-11(“霹雳”-11)是解放军空军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装备的第一种中程空空导弹。该导弹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其制导技术源自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导弹(即意大利版本的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1992年,中国的歼-8ii型战机第一次试射国产的pl-11型导弹。随后,中国方面又研制出pl-11a改进型导弹,其弹头更重、射程更远。与引进的意大利导引头不同,改进型导引头只在飞行的最后阶段才要载机雷达进行导引。继pl-11a之后,中国又研制出了安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改进型pl-11b中程空空导弹。
pl-12(“霹雳”-12)是中国最新研制的超视距先进中程导弹。该导弹的外贸型被称为sd-10a导弹,安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可在弹载雷达的导引下实施视距外攻击。 pl-12采用正常气动布局,最大发射距离70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使用过载38g,作战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很好的下视下射能力。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pl-12的性能指标已达到着名的美制aim-120及俄制r-77等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水平,具有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达38g的使用过载,也可保证导弹能跟踪拦截实施高机动战术的空中目标。pl- 12的战斗部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此外,pl-12的抗干扰能力很强,可有效对抗目前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该导弹除了装备最新型的歼-10战机外,还用于装备歼-8f和歼-11b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