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次试验,中国方面对这种发动机的性能十分满意,不久就同俄方签订了首批购买54台的合同。这些发动机很快被用在批量生产的歼-10战斗机上。而生产这批发动机的“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也成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制造方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值得注意的是,俄制al-31f系列发动机在2001年至2007年间成为了支持中国各个战机研制和生产项目的重要一环。在这几年中,仅仅是位于中国成都的歼-10战斗机生产厂就订购了超过50台al-31fn型发动机。

国产“太行”发动机采用了一些比俄方更先进的技术,但整体性能上仍较逊色。
当然,中国航空业近年来也一直在寻求研制国产高性能涡扇发动机,以摆脱新型战斗机对国外进口商的过分依赖。中方甚至还想将来能将国产新型涡扇式发动机用在歼-11b新型歼击机上。而中国自主研制的这种新型涡扇发动机的名称为ws-10a“太行”。 ws-10a发动机的首次亮相是在2006年12月中国珠海的航展上。后来得知,该发动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由中国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开始立项研制,设计推力为120千牛,推重比约为8。ws-10a“太行”发动机在研制成功后,曾在中国生产的歼-11型战机上进行过大量试验工作。
2007年4月,有中国媒体称,成都飞机制造厂歼-10项目的总工程师透露,中国在发动机领域也在加快发展,实际上在研制歼-10的同时,就已经成功研制了国产的配套发动机。同时,他还指出,当时虽然中国研制的歼-10战斗机已经形成战斗力并已成批服役,但是这些战机采用的是俄罗斯的发动机,只有在完全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核心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之后,中国在驾驭新一代战斗机上才会更加得心应手。这无疑有着重大的军事、政治及经济意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在生产、出口歼-10时再也不会受国外因素的制约。而在过去由于歼-10安装的是俄制的al-31fn型发动机,因此中方在歼-10投放国际市场等问题上还面临俄罗斯方面的重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