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由于戴笠生前血债累累,死后戴笠墓被后人炸掉,只留下残缺不全的墓穴。我觉得,当下,进行适当的修缮是必要的,但没必要恢复原貌。保持“被后人炸掉”的“惨状”,也是保持一段历史的原生态――这样更耐人寻思,对于教育后人更有裨益。
据7月17日南京《现代快报》报道,沉寂了大半个世纪的国民党原军统特务头目戴笠墓葬遗址,近日在中山陵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第三公墓范围内被发现。但由于戴笠墓一直处于人们的视野之外,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遗址的很多部分已经损毁严重,不复本来面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戴笠墓进行修缮,最大限度恢复它的原来面貌,争取尽快对游人开放。
7月25日《齐鲁晚报》发表徐林生先生的文章《戴笠之墓不修也罢》,指出:“近几年,各地盛行为历史人物修缮坟墓之风,许多历史名人(包括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坟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都得到了有效的修缮和妥善保护。如今,修缮坟墓之风刮到戴笠头上,笔者认为这风刮得有点过了头。”“人称戴笠‘杀人魔王’,恶名昭著。他任国民党军统局长8年,曾密令残杀了许多革命烈士,是双手沾满烈士鲜血的刽子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戴笠‘杀人有功’,所以在他意外身亡后,蒋介石亲自为他选定墓址进行厚葬。”“是的,我们应该以向前看的眼光看待历史,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但是再宽容,总不能颂扬‘杀人有功’者吧。”徐先生的最后结论是:“戴笠之墓,不修也罢。”
我仔细研读了有关报道,觉得徐先生“不修”的建议不妥。《现代快报》记者报道说,原先规模不小的戴笠墓现在已毁坏严重。该墓室长约2.5米,宽约1.2米,目前仅存墓框。在墓室的北侧躺着一块石碑,石碑长约2.5米,宽约1.2米,厚约0.5米。由于石碑倒伏在地,无法看到墓碑上的字迹。墓碑的一侧还残留着断成3块残缺不全的墓碑底座,墓室周围的围墙墙基和墓室的排水系统,经过岁月风霜的侵蚀,已经很难看出本来面目了。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王前华处长透露,从现在开始,他们将对戴笠墓的排水系统进行修缮,清除周围的杂草,美化环境,尽快把戴笠墓遗址恢复起来。同时,他们准备在戴笠墓穴上建一个玻璃墓罩,以示游人戴笠墓的位置。据悉,中山陵园管理局将对戴笠墓遗址修缮后,对游人开放。
由于戴笠生前血债累累,死后戴笠墓被后人炸掉,只留下残缺不全的墓穴。我觉得,当下,进行适当的修缮是必要的,但没必要恢复原貌。保持“被后人炸掉”的“惨状”,也是保持一段历史的原生态――这样更耐人寻思,对于教育后人更有裨益。
对于戴笠,我很是嗤之以鼻。笔者手头上有一本书,叫《军统魔王戴笠》(团结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书的封底有这样四段话,基本上把这厮的一生的“亮点”列出来了,照录如下:
第一段: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配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蒋介石提出要见到“中国的希姆莱――戴笠”。
第二段:蒋介石用人的主要标准是“奴才与人才的结合。”戴笠正是此人。戴笠的座右铭是“秉承领袖意志,体谅领袖苦心。”他从一开始就以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双手沾满人民鲜血。
第三段:戴笠一生有五好:好高级轿车、好豪华住宅、好洗澡、好喝酒、好玩女人。他与当时中国最著名女影星胡蝶的魔王与美人式的畸型“恋情”至今是一段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
第四段:蒋介石“器重”戴笠,又很恐惧他的势力膨胀。戴笠似乎也清楚自己的命运:“我迟早要不死在共产党的手里,就会死蒋委员长的手里。”他一生迷信自己命中缺水,连名字也要叫“雨农”。当他1946年乘飞机摔死于戴山,这一切都似乎不是意外。
在笔者看来,历史是一个充满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交织、对立、斗争的波澜而曲折的过程,这里有志士仁人的慷慨悲壮,也有小人奸佞的翻江倒海,有腥风血雨的诡谲与险恶,也有春光明媚的温馨与浪漫……忘掉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正面的历史人物给人以教益,反面的历史人物也给人以思索。
戴笠曾这个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曾积极追随蒋介石,在***斗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死有余辜。他横死后,蒋介石曾亲赠挽联为:“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绩,苛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这既表达了蒋介石对作为一丘之貉的戴笠死后的心情,也显示了他对戴笠的容宠。据说(不是据说是确实有,大家有空到戴笠故居看看,那里已经是一个我们江山的一个景点)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戴笠故居的遗像两边,挂有章士钊题的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有人说,这是公允的评价,我看也不过是当时和稀泥的充满着中庸色彩的胡话。戴笠这厮,罪孽深重,是个罪恶满盈的人渣,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还有什么“狭义”可言?
不过,历史是需要一些实物和烙痕来帮助人们回忆和思考的。在笔者看来,戴笠的这个坟墓业已发现,那么,这既可作为戴笠本人在政治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也可作为我们研究蒋家王朝兴衰的珍贵实物。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修缮戴笠坟墓,供游人参观,是为了让反动人物起到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绝不是为了颂扬“杀人有功”者。为此,我们要防止由此玷污大众心理,使人美丑不分,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戴笠这类物种狰狞作恶的历史已经过去,留下点历史痕迹放在那里,可以让我们多一些追索,多一些思考。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