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 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国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地主拥有土地的占有权,农民除了从国家“均配”来的对少量土地的占有外,主要靠从地主那里租得土地使用权的国家、地主、农民在三个不同层次上所有、占有、使用土地的制度,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与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相对应的是小农经济,即由自耕农和佃农所构成的农民阶级的个体经济。地主阶级垄断的大量土地并非用于集中经营,而是分散出租给农民耕种,通过地租形式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地主土地占有制与个体小农经营体制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生产方式。地主由于采取租佃经营,只重视农产品的再分配而不重视农业的再生产,不愿对生产进行投资,而农民在沉重的剥削下,缺乏劳动兴趣和再生产能力。因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束缚着土地的生产力,使其不能“地尽其利’,,进而束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总根源。
专制主义是封建主义的主要特征。专制主义的核心是封建礼制,它将社会中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从属关系,通过不同的礼仪形式规定下来,任何人不能随意膺越。专制包括权力的专制和文化的专制。权力专制主要指 秦灭六国 之后,结束了春秋 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的局面,皇帝成为最高的主宰,最后决策权仅属于皇帝一人。官僚体制按等级制构成,整个社会权力结构建立在一层对一层任命的链形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平等可言,有的只是上对下的人身占有和支配。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形成了个人至上的人治体制,伴随而来的是对权力的奢望和追求、依赖与崇拜,导致“官本位’,、“权本位”意识的强化,以及上下等级意识、狭隘的顺从心理等精神观念的臣仆化。文化上的专制主义也始自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汉武帝 “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元朝把儒生列入十类人中的“老九”,明朝可谓集专制主义之大成,制造了 东林党 事件,清朝大兴“文字狱”,制造了无数冤案。封建专制主义的这种独裁、专断、特权等,与现代政治文明是截然背离的,阻碍了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
封建的政治和经济造成 中国文化 主要为维护自然经济和小农生产方式,以及前现代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服务,“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只能继续以传统的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各种事态和危局。”因此, 中国文化 从本质上与现代化进程发生多方面的尖锐冲突。家国一体、家庭与国家同质同构的性质,造成 中国文化 中伦理道德观念十分稳固,伦理道德内容理论化,伦理规范代替了国家的法度规则。人的多元化行为方式仅仅被归结为一种单向的直线型的道德评价,丰富多彩的价值活动被纳入不变的道德评价框架中,创造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与对道德境界的无限追求相对的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贬低,把可以相互协调的道德生活和物质生活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严重阻碍了现代化所需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的发展,抑制了作为现代化主体的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