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在唐代诗文中屡见。讨论到长安九衡的交通,不得不提及沙堤。长安的通衡大道皆为泥土地面,但有雨雪,便泥泞不堪。上章说到官员朝参,常有因雨雪交通不便而免朝参,即因此。为了便于官员上朝,长安儿条主干交通要道,铺有沙堤。"沙堤"在唐诗中,又有"沙路"、"沙道"、"堤沙"等名称。沙堤的铺设,首见于天宝三载(744年)京兆尹萧灵的奏书,《唐会要》载:"天宝三载五月,京兆尹萧灵奏:请于要道筑甫道,载沙实之,至于朝堂。从之。九月,灵又奏广之。""筑"有夯实的意思,大约是将泥土和沙子相混夯实,然后再铺上细沙。"要道"指哪些?未明言,像长安郭内南北、东西各三条与城门相通的大道,理应属"要道",而沙堤的终点,则是"朝堂",即大明宫。萧灵是天宝时期奸相李林甫的私人,后坐赃贬官,复因李林甫的失势,萧员也声名狼藉。杜甫《遣兴五首》其三说:"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沙道毕竟造福于长安士庶,也应是长安道路建设中的善举,所以杜甫一面讥刺萧的为人,一面也在这一点上为他说好话。
关于沙堤,录三首诗:
柳荫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断尽遗香袅翠烟,烛骑啼鸣上天去。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勿移南山。独垂重印押千官,金寨篆字红屈盘。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李贺《沙路曲》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宫中玉路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路傍高楼息歌吹,千家不行行者避。街官闾吏吏相传呼,当前十里为空衢。白马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荆
张籍《沙堤行呈裴相公》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荫下铺官堤。昨夜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白居易《官牛》
这三首诗无例外地部写到了沙堤与丞相。李贺的诗简直是一首丞相的颂歌:他骑马踏沙路上朝,前有灯烛引导,帝宫因丞相的到来而开启关门;在帝王面前,丞相一言九鼎,即重如南山的事,也可以执行;丞相以其印信率领千官,官印上的篆书屈折盘曲;当他下朝再踏沙路回来,天时一片吉祥,旱火不兴,时雨普降。张籍的诗写裴度,裴度也是丞相。白居易诗借铺设沙路对丞相有所讽谏。这是因为,唐长安的沙路固然是为了方便百官上朝(同时也方便士庶雨雪中行路)而修筑,但个别不与要道连通的沙堤有时也专为丞相铺设。《唐国史补》载:“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丞相上朝,途中不与百官同列,一旦某人拜相,府、县(京兆府、长安万年二县)就要自丞相私第起到皇城(即子城)新铺一条"专线"以方便丞相。当然新沙堤之铺,更是拜相之人的一大荣耀。裴度拜相在元和十年(815年),因为裴度一贯主张对不附朝廷的淮西用兵,在士林中极有威望,所以张籍写此诗歌颂他,连"家不行行者避"、"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为空衢"的所渭丞相威风也认为是应当的。因为裴度是初拜相,所以是"新堤未成";旧相新罢,无论原来的沙堤修好还是未修好,也就随之而"尽"。
修沙堤的沙,取自浐河,白居易的《官牛》诗生动地反映了官牛载车运沙填道的情况。"右巫相"是唐代中书令的惯称。中唐以后,拜相(与罢相)相当频繁,如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有李逢吉、韦贯之、王涯三人拜相,次年又有崔群、李鄘澈拜相而李逢吉罢相,十三年又有李夷简、皇甫搏、程异拜相而王涯罢相。如此频繁地拜、罢,苫了官牛,事实上是更苦了百姓,所以白居易借同情官牛予以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