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nkel He 219(Owl)枭“猫头鹰Uhu”夜间战斗机

制造公司
Ernst Heinkel AG
用 途
夜间战斗机 乘员2人 1942年 He219A-5
发动机
2*1320KW Daimler-Benz DB603E
最大速度
670KM/h
升 限
12070M
航 程
2800KM
重 量
外形尺寸
翼展:18.50m 长:15.54M 高:4.10M
军 械
6*MG20mm机炮
简 介
He 219“猫头鹰(枭)”式双座双发战斗机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空军最优秀的夜间战斗机种,它同时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同类机种之一。也许只有美国洛斯罗普公司的 P-61“黑寡妇”式夜间战斗机才与 He 219 一样是在机型项目启动的最初就具备了优秀夜间战斗机的许多特点。He 219 速度快、操作灵活、具备毁灭性的火力配置。它是德军唯一可以在各方面都足以抗衡英国德.哈维兰公司“蚊式飞机”的活塞式夜间战斗机。加上它所拥有的许多先进设备(遥控炮塔、视线良好的增压座舱、德军第一架装备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实用作战飞机、世界上第一架安装弹射座椅的作战飞机)、不同寻常的初次作战、奇特的作战经历、众多的改型,不免使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起源
1940 年 7 月 17 日,德国空军成立了第一个夜间战斗机师,指挥官是约瑟夫.卡姆胡贝尔(Josef Kammhuber)少将。为了使这个新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卡姆胡贝尔为未来将要配备的主力夜间战斗机勾画了蓝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a . 这必须是一架双引擎飞机,以便有足够动力和航程在高空长时间追逐英国皇家空军的四引擎重轰炸机群;
b . 两名飞行员必须并肩而坐于一个双人座舱里,拥有良好的协同操作能力。其中一个驾驶飞机,另一个操作仪表为其导航;
c . 战斗机的机炮必须设置于驾驶员身后,以避免夜间炮口火光使得飞行员暂时致盲。
看起来与此毫不相干的是亨克尔公司在 1940 年 8 月向航空部技术局递交了一种多用途飞机的技术文件,代号 P.1055 项目。计划主要来自于罗伯特.卢瑟(Robert Lusser)的构思。卢瑟当年刚从梅塞施米特公司回到亨克尔公司,接替在他之前的技术和发展部门总监海因里希.赫尔茨(Heinrich Hertz)。P.1055计划概念主要来源于三十年代中期的 He 119 侦察/轰炸机。恩斯特.亨克尔(Ernst Heinkel)希望制造出当时最先进的飞机来证实自己公司的实力,为将来更多的空军合同打下基础。所以 P.1055 项目使用了许多当时最为复杂和先进的高科技,其中包括:
前三点式起落架;
两台并联引擎(与 He 177 设计相同,实际有四台发动机来驱动两个螺旋桨);
福格特-维斯曼(Vogt-Wissemann)火箭弹射座椅(有资料显示装备弹射座椅的初衷是因为座舱与螺旋桨太近,跳伞时危险很大);
标准配置的垂直方向武器;
遥控炮塔(与 Me 210/410 上使用的类似);
增压座舱
P.1055 项目计划使用两台梅塞德斯.奔驰 DB 610 引擎。DB 610 引擎实际包括两台并联的 DB 605D 引擎,但共同驱动一根传动轴和一副螺旋桨。P.1055 项目希望这样的引擎能够提供 2,870 马力的动力,以使飞机在起飞、爬升及作战时能游刃有余。飞机重量 12,000 公斤、机翼面积 42 平方米。飞机航程高达 4,000 公里,而在高度 6,000 米时的时速应该达到 750 公里/小时!计划采用两人乘员组,座椅背靠背布置(即一人朝前、一人往后)。亨克尔希望 P.1055 项目能够发展出一种高速侦察机,而且有能力携带一枚 1,800 公斤或是两枚 1,000 公斤炸弹。
但航空部技术局认为由于各类用途飞机的技术要求不一致,所以一种所谓“多用途”飞机只能因为各类因素互相牵制而带来平庸的结果。卢瑟因此把 P.1055 项目分拆成两个计划:第一个成为改进的 P.1055 项目,将使用更为强有力的 DB 613(两台并联的 DB 603G)引擎和四人座舱,以制造出一种优秀的、能同时承担起战略和战术侦察任务的轰炸/侦察两用飞机。计划了三种不同的机翼面积以达到执行各类任务时理想的速度:42.5 平方米(686 公里/小时)、50 平方米(686 公里/小时)、57.5 平方米(653 公里/小时)。第二个计划称为 P.1056 项目,目标是设计出一种双座驱逐机(德国空军用来称呼 Me 110 之类的双座双发大航程战斗机),机翼面积 42 或者 37 平方米。它将在机翼上安装 2 门 MG 151 机炮,机身上还有 2 门。最大起飞重量 11,000 公斤,能装载 2 枚 1,000 公斤炸弹,高度6000米时的时速达到 745 公里/小时,航程 3,000 公里。1941 年中,在还没有得到航空部技术局发展合同的情况下,亨克尔又将 P.1055 项目分解成4种不同的飞机配置,希望以扩大卢瑟的基本设计涵盖来确保合同到手。
配置的具体情况可以见下表:
机翼面积 42 平方米 37 平方米 32 平方米 32 平方米
引擎 DB 613 DB 613 DB 610 DB610
重量 12,200Kg 10,600Kg 9,100Kg 9,100Kg
1941 年 8 月,航空部技术局做出了最后决定。P.1055 项目“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给出的理由是它采用的引擎安排方式没有经过验证以及过多使用未经实际考验过的先进技术。于是狂怒的亨克尔解雇了罗伯特.卢瑟。为了尽一切努力挽回损失,亨克尔又一次把 P.1055 项目改为 P.1060 项目,并迅速完成了设计图纸。这次采用了偏上布置的中单翼,去除了一些太过怪异的设计内容,使用 DB 603G 引擎。后期又把引擎改为 DB 603G 的发展型号――DB 614。它其实是一台加装三速增压装置的 DB 603G,可以根据不同飞行高度而调节增压比率。引擎被置于一个特殊形状的壳体内,整体看来又粗又长,没有采用传统的管状外形。这样两具引擎就可以整体安置在机翼结构上,不必采取吊装的形式,而且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P.1060的武器有两种:机腹下的攻击武器包括两门 MG 151 机炮和一门 MK 103 30 毫米机炮;用于防护的遥控炮塔在机身背部和腹部各安置一个,由 FA 13 液压系统驱动 MG 131 13 毫米机枪,坐在回转座椅上的第二名机组乘员负责控制。亨克尔寄希望于空军能与之签署一个进一步发展合同,所以安排了生产 12 架原型机,首飞定于 1942 年 9 月 1 日,而在 1943 年夏天可以正式投产。当第一架原型机开始建造的时候,航空部技术局又一次让亨克尔失望:他们宁愿要 Ju 88、Me 21 0或者是 Ar 240 来执行“重型驱逐机”任务。但 1941 年 11 月中第一架原型机还是在罗斯托克附近的曼瑞纳亨(Marienehe)工厂投入了生产。亨克尔力图让 P.1060 成为以下四种类型飞机的候选者:
1 高空侦察机
2 高空重型昼间战斗机
3 夜间战斗机
4 高空夜间战斗机
亨克尔很明显地把赌注压在了飞机的高空性能上,希望能获得空军的合同。但最终他等来的只有失望。直到卡姆胡贝尔将军访问了亨克尔公司,并在曼瑞纳亨工厂实地查看了 P.1060 原型机以后,事情才有了一线转机。
1941 年后期,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轰炸机群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强大的地步。现有的容克斯 Ju 88 和梅塞施密特 Bf 110 夜间战斗机疲于奔命。特别是夜间截击雷达(德律风根 Telefunken 公司的 Fug 212“里希施泰因Lichtenstein”BC 雷达)上机以后,其额外的重量和笨拙的天线外形严重降低了战斗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能(一架 Ju 88 的时速要减小 40 公里/小时),部队急需速度快、机动好、火力猛的新型夜间战斗机。而 P.1060 的卓越性能正是夜间战斗机部队梦寐以求的。
卡姆胡贝尔将军立即要求与亨克尔公司签订一个发展合约,并迅速指派一个相应型号代号――于是 He 219 诞生了。主要技术要求来源于上述的类型 3 和 4,分别代号 He 219A 和 He 219B,发动机为 DB 614。但是这种逼迫式的方法也为卡姆胡贝尔将军和亨克尔树立了一个敌人,那就是掌握空军建设和装备发展大权的艾哈德.米尔契(Erhard Milch)元帅,最终这两个人连同 He 219 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He 219B 高空夜间战斗机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它的翼展从 18 米延长到了 28 米,由一对 DB 614 引擎驱动,同时带有一个可容纳三名乘员的增压座舱。但相对来说更实用的 A 型还是先发展出来了。1942 年 1 月 22 日卡姆胡贝尔将军再次访问了曼瑞纳亨,讨论了一些 A 型机上标准设备的改变,其中也包括在机上配置 GM1 氮氧化合物喷射装置以提高发动机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