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4 号原型机。它主要被亨克尔公司作为空中试验平台,没有配备武器和雷达系统。图中它在腹下加装了一具 BMW 003 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后来用于亨克尔公司的 He 162“火蝾螈”(又称“人民战士”)单座单发喷气式战斗机。当然这具发动机也可以帮助 He 219 进一步提高性能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是:也许英国皇家空军知道罗斯托克附近的亨克尔工厂即将生产出他们的死敌,所以在 1942 年 4 月对它发动了几次攻击:可是 4 月 23/24 日夜里派出的 161 架轰炸机里只有 18 架前去轰炸工厂,其余都去炸罗斯托克市区了,当晚亨克尔工厂没有损失;第 2 天晚上又来了 125 架轰炸机,依然只有 34 架前去轰炸工厂区域,而且炸弹都没有命中目标。但德国人或许也被这种毫无成效的轰炸迷惑了,竟然在第三个晚上的袭击里还是让(128 架轰炸机里的)18 架英国轰炸机得手了。这回工厂被炸的不轻(细节下文会提到),但综合看来 414 架次的空袭中只有大约 70 架次(17%) 是针对亨克尔工厂的。而这 70 架次的空袭中,只有 25% 起了作用。4 月 26/27 日夜里,英军进行了第四次空袭,但现在已知的记录非常混乱。可能有 100 多架飞机分成两队袭击了市区和工厂,英军战史里将两者的突击都称为“非常成功”。这也跟当时英军所喜爱的“面积轰炸”方式有关――往往居民区比起工厂来面积更大,也更容易摧毁。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头头哈里斯爵士将军就曾经有过“尽管工厂遭到大规模破坏,这也不过是一种额外的收获。通常总是以城市的中心为瞄准点的。”的论断。
原型机的情况
V1
预定的大规模生产将在曼瑞纳亨和位于波兰米莱克(Mielec)的工厂同时进行。3 月时大多数细节设计已经完成,但上面提到的空袭将大量图纸连同绘图室一起炸了个精光,连一些备用图纸也没有幸免。还好已经是半成品的第一架原型机没有损坏,所以缺少图纸的问题通过测绘原型机的方法得以部分弥补。后来设计部门和原型机制造都迁移到了维也纳附近的施魏切特(Schwechat)以避免损失再次发生。另外施魏切特的亨克尔工厂使用了大约 2,000 名来自附近毛特豪森(Mauthausen)集中营的囚犯来从事生产。
在这期间皇家空军已经开始使用他们二战期间最好的夜间轰炸机:兰开斯特式。非专业“出身”的第一代夜间战斗机如 Ju 88、Bf 110,以及少量 Do 217 等在英军的新型战机面前相形见绌,德军急需 He 219 之类的第二代专业夜间战斗机(还包括福克.沃尔夫公司的 Ta 154 等)投入使用。卡姆胡贝尔将军在 1942 年 8 月 17 日再次来到曼瑞纳亨工厂,希望能推进 He 219 的发展步伐,以便在 1943 年 4 月 1 日就可以将其装备各个夜间战斗机联队。不幸的是飞机还处于发展阶段,而航空部技术局甚至连订单都还没发给亨克尔!即使现在开始弥补这一切,那么在 1943 年 8 月以前还是不能开始交付飞机。同时米尔契元帅坚持认为 He 219 的角色完全可以由现有的 Ju 88 和 Bf 110 扮演。
米尔契这样做当然也有他的意图:削减甚至取消计划中的许多新机型,把所有的航空工业能力都放在现有机型的大规模制造和改进上。的确在当时的急迫压力下,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到开发研究上已经不是德国航空工业所能承受的了。特别是 He219 这种昂贵的、耗费大量工时/资源,而又用途单一的飞机,的确是德军负担不起的。(但联系到上文提到的装备部对多用途飞机的看法,“用途单一”这个理由实在过于牵强附会。)另外有资料称他更喜欢易于制造的容克斯 Ju 388 多用途飞机和福克.沃尔夫 Ta 154 夜间战斗机,但这二者最终都未投入实战。
1942 年 11 月 6 日 13 点 08 分,后来得到“猫头鹰”外号的 He 219 第一次展开了翅膀:试飞员彼德.戈特胡德(Peter Gotthold)进行了 He 219 原型机的第一次试飞。试飞持续了 10 分钟,总体上很成功,但也发现了纵向略为不稳定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