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向左走,向右走”,从BBS、ICQ到EMAIL,“另一半”究竟在哪里?继南京、常州、宁波等地举办大型“万人相亲会”之后,远在祖国西北部的新疆乌鲁木齐也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搞起了“万人相亲节”。当“相亲”也成了一种节日,人们不禁要问:万人相亲,究竟是“做媒”还是“做秀”?
当相亲进入“海选”
从前些年的电视相亲、速配等节目,到风靡全球的“八分钟约会”,再到今天万人狂欢的“相亲节”,有人戏谑地称“相亲”进入了“海选”时代。
乌鲁木齐“万人相亲节”举办方的意图很明确:切实解决当地及周边市县的单身人士的婚恋问题,同时打击非法婚介,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更好地服务广大单身人士。但出乎主办方意料之外的是,实际报名者仅1300余人。
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内,主办者将应征者的性别、民族、籍贯、身高、出生年月、职业、学历、住房情况、户口所在地和工作所在地等情况以“相亲牌”的形式挂起来,供大家选择,有意者填写“中意卡”贴在其下。
据记者观察,在适龄和大龄区,年龄大的人占多数,他们大部分是替朋友或子女来的。一对老夫妇特意赶来替32岁的独身儿子“相亲”。老夫妇说:“儿子这么大了还没交女朋友,我们都快急死了,他还像没事儿人一样,今天死活不肯来。我们抄一些资料给他带回去看看,一定要想办法让他见几个”。
相亲也成为社会单身人士心理的晴雨表。在中老年专区,相亲开始还不到一个小时,一位50岁企业老总的“相亲牌”上就贴了11张“中意贴”,而另一些条件一般、无房者则乏人问津。房子、票子、位子成为现代人婚恋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海选”能为单身者找到“另一半”吗?现场一位38岁的单身女士虽然很快就将手中10张“中意贴”用完了,却对实际效果如何表示怀疑,“根本没指望会有什么收获”。
“如果爱情能够速配,要感情干什么?”一位身材高大、30岁上下的男士,在母亲的陪同下专程赶来。转了一圈后,招呼母亲:“乱哄哄的,纯属是瞎胡闹嘛。”然后匆匆离去。
看现场资料,不少人还是传说中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如今已是信息化社会,外面的世界和网络天地无限大,为何这么多人成了“剩男剩女”?
首先,这与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集体婚礼办公室主任段夏冰分析,来自社会生活竞争的压力让年轻一代人正经历着比他们父辈们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拼命工作肯定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哪里还有时间细细寻觅、培养感情?
其次,现代人的择偶观念较以前已大不相同,人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都抱着“宁缺勿滥”的态度。但“年少多金”者寥寥,一眼惊艳的几率太小,缘分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女性经济上前所未有的独立,更使“小鸟依人”化为泡影,不需要经济依赖的女性要求自然更高。因此不婚和迟婚者人数大大增加。
新疆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耿旭光说,现代人追求的婚姻已经不单单是感情本身,还附加了许多别的东西。优秀的男青年也有“借势”提升的需求,所以浙江一富家女征婚,引来千余名应征者得事实,说明婚恋已经投入“无限的”社会竞争中去。
再者,自身的某些条件不能被异性所接受。段夏冰说,更多的大龄青年不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结婚,只是现在激烈多变的社会规则下,各种各样的外在条件阻止了他们想要结婚的念头,比如房子,比如票子。另外,随着子女的教育费用增加,很多人自愿“丁克”,成家的意义也就不太大了,这也是社会婚恋大龄化的原因之一。
现代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断了痴男怨女的相思之苦,却增加了男女间的猜忌与怀疑。段夏冰说,婚介所里的“婚托”太多,“网恋”又缺乏诚信,连富翁征“纯情女”都成了热点,令年轻人对婚姻有一种恐惧感、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