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赵一新正在仔细察看下湖头村窑里发现的青瓷碗
“奇怪,没一个碗像样的。”南马镇下湖头自然村村民马中金捡起一叠破损的碗,又随手扔掉。他神秘兮兮地告诉记者:“祖上一直传下来,说这块山的窑,不是烧瓷器的,而是为了‘烧断龙脉’破掉这里的风水。这个说法,看来可能真有这回事。”
近日,下湖头村里计划在这个窑址边上建设一处厂房,不料在挖土填地时,铲出大量瓷片。连日来,不少村民前来“捡漏”,均无功而返。碗壶盘盏,品种多样,就是没有一个不是畸形加破损的。
获悉后记者赶赴现场,将瓷器碎片带回请专家鉴定。
许多瓷片“如冰似玉”,“烧断龙脉”传说应是无稽之谈
现场,在大量粗糙的碎瓷中间,匣钵及各种垫具扔了一地。
但是记者发现,在阳光下,有不少瓷片表面看上去晶莹似玉。还有不少类似于龙泉青瓷,不少还有冰裂纹。盘、壶、杯、罐、盏托、粉盒各种形状都有,印花、划花和刻花装饰手法均可见。
据该村村干部介绍,这个窑建在一处坐北朝[注: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南的山坡上,碎瓷一直从山脚堆到山顶,约有百来米长。此处地名就叫“高窑山”,窑的西边有个自然村,叫做西瑶,也是按窑的谐音取名[注: 取名就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姓名学原则给人或事物确定上社会性、概念性符号,以区别一事物与另一事物。]。
昨日下午,金华[注: 金华市-浙江省辖市,位于省境中部偏西,北纬28°02′~120°47′,面积10918.00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金华市设婺城、金东2个市辖区,]市文物局副研究员赵一新在仔细看过记者带去的瓷片后,认为这应该是一座宋代的窑址。
赵一新告诉记者,“根据发掘经验,窑址里基本不可能出现完整的瓷器。就像杭州[注: 杭州市-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南翼经济、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的老虎窑址,不可能有完整的瓷器出土。”他笑着说,好的瓷器肯定是拿去卖掉的,哪会乱扔呢。
在采访中,有现场下湖头村民告诉记者,根据家谱记载,该村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可是,谁家都没有来自该窑的传世瓷器。而且有个说法代代相传:这个窑就是某个朝代[注: 【中国】 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朝代讲时: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个皇帝的一代。 朝代熟记口令(1)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2)夏商]“烧断龙脉”用的,以防止这个地方出什么皇帝[注: 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
“由于牵强附会的东西太多,家谱多不可考。这个窑址存在,说明当时是有人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说唐》第一回:“觅了所房子,与 莫氏 一同居住。]的,但是在古代,战争、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这个窑址被废弃。”赵一新说,明朝[注: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末年,此地附近就曾发生白头军农民起义。“烧断龙脉”之说,应该是后人凭空想出来的。
该窑3公里外的葛府窑,可能曾生产稀世珍宝“秘色瓷”
赵一新表示,距离该窑约3公里处,有一处省级文保单位——葛府窑址,主要生产时期为五代和北宋[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此后,该窑就再没生产。
“古代越州曾经生产一种用特殊的釉料配方制作的瓷器,能使瓷器外表有‘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这种瓷器专门用来进贡朝廷。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注: 供奉 正文 见翰林院。 配图 相关连接-gongfeng]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赵一新告诉记者,这就是稀世珍宝秘色瓷。
“苏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是秘色瓷莲花碗,从胎色和做工手法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我认为其就是出自葛府窑址。”赵一新说,被誉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秘色瓷越窑海棠式大碗(唐代),也有可能产自东阳[注: 东阳市-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属金华市,面积1739平方公里,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的歌山窑址(省级文保单位)。东阳博物馆曾在该窑址附近征集到几乎一模一样的一个唐代大碗。据悉,秘色瓷莲花碗于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这件越窑秘色瓷,构思巧妙,造型精致,端庄有姿,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下湖头村的窑址是否烧过秘色瓷,尚有待考证。无论如何,这里值得保护,不能随意破坏。”赵一新还表示,此窑附近就是一处汉代之前的古墓葬群,属于东阳市级文保单位,必须认真对待。
东阳民间文物考古爱好者华柯等人,也曾在窑址附近山顶发现2600多年前的硬纹陶片实物,估计这里在春秋[注: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时代已是人丁兴旺。
下湖头自然村村干部也表示,他们尽量少挖掘窑址,并已经及时向东阳市文物部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