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两国友谊牢不可破,两国人民兄弟情深,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教育。我很自然也带着这样的情感,希望在朝鲜实地找寻中朝友好的印记,体察今天的朝鲜人对中国人是否有特殊的感情?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兄弟之情能否像朝鲜痛恨“美帝国主义”那样依旧深入人心?
答案很快在与朝鲜人的接触中得出,他们对中国人的心理情感,远比我想象的复杂。朝鲜人对中国人很友好,但这份彬彬有礼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任何礼遇,包括对美国人和日本人(尽管朝鲜人认为,现在他们的敌人的排序是:美国,李明博,日本)。
当地水果很少,居然还有鲜榨果汁?!
良好的教育和国民素质使外国人接触到的每一位朝鲜人都热情,友善,善于倾听。他们非常明白“来的都是客”,无论敌国,还是友邦,都无关政治,以礼相待。对于朝鲜这个自尊心极强的民族,“窗口形象”意识贯彻得相当彻底,他们会以饱满的热情,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展现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知道来访者或多或少都带着窥探心理。
不出5分钟榨汁机 坏了
就像80年代中国还实行的内外有别的价格,外宾是朝鲜创汇的生力军,不只饮食价格有天壤之别,处处都激励外国人消费。参观地朝鲜人基本全免费进入,外国人都要5欧元左右的门票。一次我试探着问翻译小崔:“中午没时间吃饭了,能不能去你们的饭馆买几个盒饭?”小崔一本正经的看着我:“那怎么行?那些便宜的是给我国人民的,这是我们的优越待遇,你们是外国人啊,不能吃便宜的。”
于是我们又被“一视同仁”地带进了涉外餐厅花欧元,一桌丰盛得一塌糊涂的大餐。
但有一点我想说,我们接触到的朝鲜人,无论是翻译,导游,服务员,司机,行人,老师,解说员等等,他们都渴望交流,耐心倾听,乐于助人,对于我这个混居于节奏飞快的都市的人来说,这已不多见了。
与外国人联谊 胶片摄影师上阵
朝鲜人对中外宾客平等对待,可能并不会引起太多中国人注意。因为如今在海外旅游或访问的中国人早已扬眉吐气,从着装,谈吐到消费都透着底气,一种由内到外的优越感散发得极其自然。难怪身边的朝鲜人眼中时常透出好奇,自尊和距离,毕竟和浴血奋战,同一个战壕的兄弟们今非昔比,相差甚远。
除了中国无偿援建的工厂,农场之外,他们也不大愿意谈及中国持续不断的经济和实物援助。朝鲜人生活用品,如服装,家电,化妆品,饰物等也大量普及中国产品,他们欣赏这个庞然的迅猛发展的邻居,但不借鉴。包括外界所预估的朝鲜将像越南一样效仿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并没有得到印证。朝鲜的确在改革,但绝不提开放。
这并不意味着朝鲜人忘却历史,和他们聊中国的今天远没有和他们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更兴致盎然,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也溢于言表,他们似乎更愿意沉浸在那时侯的朝中关系中。朝鲜人民对已故领导人金日成主席无比热爱,加之中朝两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亲密无间,奠定了朝鲜人民对往昔的真挚怀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感人事迹,朝鲜人不比中国人知道的少。至今在学校课堂,历史博物馆,军人的教育和普通民众的印象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都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陵园拾级而上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朝鲜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志愿军烈士陵园,最为重要的一个是停战协定签署后的第二年(1954)开始兴建的,位于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青松掩映下130多位志愿军战士长眠于此,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毛岸英烈士之墓
陵园中心的志愿军形象雕塑
陵园秉持中式风格
陵园很静,缕缕阳光透过密密的松枝照射下来,没有任何荒芜的感觉。虽然园中没有见到任何工作人员,但看得出来,陵园维护得非常整洁肃穆,让人可以在此静静凭吊。朝鲜人也清晰地表达:只要朝鲜人们在,烈士陵园同在。
志愿军烈士墓地
朝鲜,鲜有人健忘,但如何做到中朝友谊世代相传,有深厚的根基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