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停泊在港口多年的“瓦良格”,留给人们太多的期待与猜测,一举一动无不令人牵肠挂肚。前几日,“老瓦”终于挪窝了,随之而来的种种猜测与评论,反映的都是一个心情:中国航母何时巡航在祖国的海疆?
与此同时,军事专家张召忠也很配合地发表了关于航母问题的一篇谈话。其主线是围绕回忆“墨尔本号”和“瓦良格”引进背后的故事,由此展开中国海军对航母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的追忆与思考。其中张召忠在评价日本装备直升机母舰时(实际也可用于垂直起降固定翼作战飞机的载机平台),说到我们动静大、动手早,却让日本走在了前面,由此发出的“真是想不到”的感慨令人动容;航母——它也是中国海军几十年苦涩的梦想。
“库滋涅佐夫”级航母飞行甲板布局图
“瓦良格”号航母近况:舰体部分已相当完善(4月28日摄)
在空舰、舰舰导弹问世以后,超视距打击已成为现代海上作战的主要形式,先敌发现与先敌打击是决胜的关键;没有空中远距侦测力量的配合,在远离陆基空中协同作战的条件下,要做到不间断地“先敌发现”与“先敌打击”往往非常困难。
而快速驰援热点区域,或快速对敌进行空中压制和打击,显然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决定海战主导权与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支撑。简单地说,面对一支拥有空中侦察、信息中继及空中打击的海上综合作战能力的对手,缺乏这些能力的一方必遭毁灭性打击的厄运。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及200万平方公里太平洋专属经济区,打造一支能够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海洋利益的强大海军力量,应当是中国国防建设的应有之题。同时,作为位处全球前三甲的重要经济体,海上贸易运输通道的安全,也关乎着国际经济的稳定与国内经济的安全。
相对于印、英、法等拥有航母舰队的国家而言,中国在建造航母问题上应当更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政治上,中国完全可以明确、合理而清晰地阐明中国航母战略,如果因此而遭受“中国威胁论”的抹黑,恰恰说明别人意图“勒索”中国的阴谋,我们更应该毫不犹豫地加快航母舰队建设的步伐。
令人期待的是,从去年底钱利华少将在国际场合公开放言中国航母话题之后,国防战略领域的专家及海军高层都纷纷对此持肯定性的态度,说明在高层决策、技术研究等方面,已解决了航母建设的各类障碍。经济因素就更不是问题了。因此,瓦良格的移动,是为了舾装动力、武备、信息等系统,还是另有原因,自然成为关注的热点。
5月4日《产经新闻》报道说,“老瓦”已经完成了动力与电气系统安装,并称将作为训练舰使用,同时积累航母使用经验,以便于新航母建设时参考。如果属实的话,这种安排也比较合理,毕竟中国海军从来就没有使用和管理航母的经验。而且,谁能又限制它到哪里去?去南海驻训不行吗?
中国海权争端正在恶化,提高军事维权能力显得日益迫切。坚守“积极防御”国防战略的中国,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海洋维权。东海处于我陆基空中防御力量打击范围之内,无需多虑;而南沙群岛远离陆基空中力量保护范围,一旦出现武装冲突,现役战机作战半径都不足以应对长时间的空中警戒与瞬间打击的需要。
“瓦良格”号航母近况:舰体部分已相当完善(4月28日摄)
“瓦良格”号航母近况:舰体部分已相当完善(4月28日摄)
即便采取空中加油技术延长作战半径,对方若采取“避锋寻隙”战术,空中交战与打击主动权则不在我方;若依赖于陆基战机的远距离、长时间、高频次、大机群的战区空中巡航,效费比与作战效率定然低下,任谁也消耗不起。
在战时,如果等待战区警报再行出动,一个小时左右的航程,飞到了战区黄花菜都凉了。而中国南海维权的主要对手越南,其岸基警戒远程雷达及先进苏式战机,对我均拥有地利之便。当然,在印度洋上,我们也需要可以匹敌印度的海上舰队随时可以出巡,维护我战略利益。如果有一艘航母在临近南沙海域的南海中心地带值勤,这种被动局面则可以得到根本性改观。
在南海军事维权问题上,空中防护与进攻一直是军迷们关心和讨论的热点,一些网友提出在岛礁建设军用机场的建议。但我认为:由于其地理及施工条件的局限性,建成一座可与一艘航母综合战力相比拟的岛上机场,其代价不会小于一艘航母的造价,而且其固定的地理位置,相较于不易被准确侦测、可多区域巡航应战的航母而言,更不具优势。
况且,即使建成南沙固定机场,战时必然要牵涉住大量的海上护卫力量提供保护,等于自缚手脚,困守一池,混淆了攻守目标,消弱了海上交锋前线的战争能力;而和平时期,巨大的投入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国防效益。
从各路讯息解读来看,“老瓦”并不是中国航母的标准版。从载机灵活性而言,滑跃式起飞关键缺陷是不能携载战区预警飞机。(从一些消息上看,好像老瓦这类航母也是可以加装弹射系统的?)不过,就南海维权而言,如果在陆基大型预警机的配合下,“老瓦”就是一艘可以随时出击的海上武装机场了。
从网友传上来的图片来看,老瓦似乎进驻了大连船舶重工一工场的舾装船坞,那就极有可能进入各类系统舾装阶段了。无限期待中国航母早日出击南海、遨游大洋!(文/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