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过程 :
米-8 是前苏联研制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北约组织称其为“河马”。该机于 1960 年 5 月开始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 1961 年 6 月开始首次试飞。自 1961 年起 , 前苏联已经生产了近 2000 架米-8 和加大了功率的米-8 的改型米-17, 出口到世界上 39 个国家和地区。
性能特点:
①体积大,运载能力较强,最多可载 28 人。
②型号较多,功能多样化。除基本型外,还有通信型、战斗型、电子对抗型、民用型等多种型号,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
③机载设备较先进。
主要改型:
米-8 军用型直升机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有下列几种型别 :
“河马”C 。基本突击运输型,座舱两侧装有武器挂架,可携带 4 个火箭发射器或其它武器。俄罗斯陆军现役中有 1500 多架。
“河马”D 。通信型,与“河马”C 相似,但装有附加天线和在武器挂架上装有矩型截面吊舱。
“河马”E 。 “河马”C 的发展型,1980 年出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武装直升机。机头装有一挺 12.7 毫米机枪。座舱两侧各装有武器挂架,可带 192 枚火箭弹和 4 枚 AT-2“ 蝇拍”反坦克导弹。前苏联地面部队中约有 250 架。
另外还有河马 F 出口型,河马 G 通信型,河马 J/K 电子对抗型及河马 H 进一步改型等多种型别,还有 3 种民用型。
基本数据:
乘员 3 人
动力装置 2 台 TV2-117A 涡轮轴发动机
载油量 1830 升
最大速度 260 千米 / 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 225 千米 / 小时
实用升限 3975 米
航程 465 千米、 1200 千米 ( 带转场油箱 )
悬停高度 1900 米 ( 有地效 ) 、 800 米 ( 无地效 )
最大载重 4000 千克 ( 内部 ) 、 3000 千克 ( 外部 )
机长 25.24 米
机高 5.65 米
旋翼直径 21.29 米
最大起飞重量 12000 千克
机载设备 高频电台,机内通话设备,四通道自动驾驶仪,自动稳定设备及用于全天候飞行的航行设备和仪表。
作战运用:
米-8 曾被前苏军大量用于入侵阿富汗的作战行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共装备有这种直升机 100 架,分别部署在伊陆军航空兵的 12 个基地,担负为伊军的战场上提供火力支援和对付敌方装甲部队的任务,但由于伊军很快在战争初期就失去了制空权,使得该型直升机海湾战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识别特征:
①机头为椭圆形,机身较大,从尾梁起明显变细。机身两侧装有两个外挂油箱,驾驶舱每侧都有可向后滑动的大窗门。
②旋翼有 5 片桨叶,翼叶平面矩形,尾桨为 3 片桨叶,河马 C 、河马 E 和河马 K 外,尾桨均安装在尾梁右侧。尾斜梁兼起垂直安定面作用,水平安定面位于尾梁后部。
③两台发动机并排安装在机身上方,圆形进气口十分明显,其前缘处于驾驶舱根部。着陆装置为不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尾梁后部下方有两条斜支柱构成的尾撑,可防止尾桨桨叶与地面碰撞。
④米-8 与米-14 、17 外形相似,与米-14 区别为,米-14 采用船底形机身,无短翼 , 机身后部两侧有大型浮桶,尾桨位置相反。米-17 发动机进气口有过滤装置 , 有球形盖板保护,尾桨位置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