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解放军最新型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上将最近在东京称:“据我们所知,(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已进行了多次试验,而且其可能已经非常接近实战部署状态”。虽然中国正在进行的是何种反舰弹道导弹“试验”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多种因素的顺序和会聚表明,就部署此种能力而言,一定形式的飞行测试或许是有益且重要的。虽然系统部件可能会分别测试,但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可能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综合飞行,以使解放军有信心批准全面生产,并在作战状态下部署反舰弹道导弹。如果东风-21D得到充分的开发,尤其是在战略紧张局势和危机中,北京可能会以某种形式向世界公开其测试(可能预先告知也可能不告知),对美国、台湾地区、日本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官方和公共意见产生影响。当然,中国也可能进行秘密飞行试验,在不惊动外国民众的情况下(虽然这一消息最终可能会被公众所知晓),阻止外国军队的行动。不过,操控或揭露的攻击事实可能会改变双方决策者在做出艰难决定时的战略考量。
中国拥有清晰的战略依据、充足的资源和所需的技术专长(自50年代后中国便重点进行弹道导弹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加速反舰弹道导弹项目的发展。大量公开出版物提供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的迹象。中国或许已经开始生产东风-21D火箭发动机,而且据信用于发动机生产的一家专用工厂已于2009年8月竣工。同样重要的是,在最近发射的多颗先进遥感侦察卫星中(共有11颗在运行),有三颗显然位于同一轨道。最近的一个迹象是,新闻报道援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消息称,东风-21D导弹现在能够打击“缓慢移动的目标”,而且误差仅为几十米。此外,美国空军退役中校马克-斯托克斯和蒂芬尼-玛指出,第二炮兵可能正在广东打造其首个反舰弹道导弹部队。最近《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论甚至消除了西方情报机构的“怀疑”——“中国会尽快让国际社会相信其可靠的反航母能力”,而且“还会让西方人知道这种武器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如果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成功研发并部署,那么它将成为世界上首个能够通过远程陆基机动发射器,定位在中国沿海数千公里外移动的航母战斗群的武器系统。这可能会对美国海军造成一种新的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与之前因反舰巡航导弹等中国武器所构成的威胁有所不同。与反舰巡航导弹的相关威胁不同,美国现在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来应对这种新威胁;拦截导弹更为复杂更具时间敏感性,而且即使假设美国有把握对其进行定位,但在没有对针对中国大陆的高强度攻击进行周详考虑的情况下,美国军队将很难其瞄准中国极度隐秘的陆基发射平台或辅助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听、侦察)设施。
中国将发射先进卫星提高目标瞄准能力
北京最大化使用反舰弹道导弹及相关系统的能力的重点是有效使用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并收集与处理潜在敌方目标情报。正在出现的天基传感器网络,可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军队的瞄准能力。
虽然中国卫星能力在许多方面与尖端水平差距较大,但发展却相当迅速。目前,中国天基能力仅占美国全部天基能力的一小部分,在卫星覆盖范围上仍与美国有巨大差距,而且中国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技术采购——这种技术采购是通过与国外公司及政府在非军事项目领域进行合作实现的。接下来的十年里,在中国能够部署更加先进的侦查卫星之前,其很可能会采购商业影像产品,以补充其当前的监督力。这种能力可大幅度提高中国监督中国外围军力部署。北京正在努力使国外技术与本国日益强大的能力相结合,以实现本国卫星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中国卫星开发者正试验一种新的工作文化,这种工作文化强烈现代化管理、标准、质量控制和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已生产出各种型号、适用各种任务的军用、民用与两用卫星。
获得国内外导航定位系统情况的改善,提高了中国导弹及其他依赖位置形装备的精确性,并有利于其发展出可改善中国在冲突中获取信号能力的独立系统。中国于2007年部署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包括四颗卫星)只能支持在中国在紧邻周边海域的行动,定位精度范围在20米以内。为了支持远程行动,中国正在部署一个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可显著提高导航精确性,预计到2011年之时实现区域导航和卫星网络覆盖,到2015至2020年之时覆盖全球。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四颗卫星。
中国提高卫星分辨率与精确度的潜力,可增强中国的ISR能力。中国拥有可在侦察和跟踪航母战斗群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的成像卫星,但由于覆盖特定海域再访问时间(revisit times)的存在,这些卫星目前还无法提供连续卫星覆盖能力。然而,中国可以发射足够的卫星,到2015年之时实现地区覆盖(8-12颗民用卫星,再加上军用卫星),到2015年之时实现全球覆盖(再发射8-12颗民用卫星,再加上其他军用卫星)。在此之前,中国对小型卫星和小型固体燃料火箭的强烈需求,可能会使之实现大量增加卫星数量的能力。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