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阿坝州茂县发现大规模石棺葬后,联合考古队已于近日对其完成抢救性发掘清理。此次考古发掘面积近1600平方米,专家初步判断该墓群的年代是距今大约有2000年的战国晚期至汉代。
联合考古队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的人员组成。文物的出土将为研究岷江上游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面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资料。
据介绍,本次考古共发现和清理石棺葬54座,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海贝和各类饰件,以及大量人骨、兽骨外,还提取了纺织品及粟等植物的标本。阿坝州文管所所长陈学志告诉记者,发掘中较有意义的是出土了产于南海的海贝等实物。此外,外形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双耳罐,也为研究当地的商贸历史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学志说,出土的34枚海贝说明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之前,川西北高原和南海地区便已经建立了商贸往来,“海贝是南海的产物。我们可以大致推断,这条商贸往来的通道,就是南丝绸之路的北端。”
而从发现的墓葬形式和装有粟等植物及动物骨骼残骸的器物来看,陈学志认为,这些都初步表明当时社会已经进入农业时期。此外,出土的铜钺是王权的象征,这虽然表明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但葬式与周边随葬品简陋的墓葬一致,也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划分不甚明显,“当时应处于部族社会。”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