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吃白米粥时,喜欢用“麦螺鲑”下菜。这普通饭食却有一个雅号,叫做“珍珠粥,凤眼鲑”。为什么呢?
相传那是明朝的时候,正德皇帝闲来无事,打扮成书生的模样,带着一个扮成书童的随身太监,来到江南游山玩水。这一天,走到后溪一带,他只顾观赏山水,结果走迷了路。眼看日头已经落山,肚子早就“叽叽咕咕”叫起来了。也不知走了多久,正德皇帝终于看到了一间茅屋。他二话没说,急匆匆地就跨进了门。屋内有一对白发老人,正围着桌子吃粥,见有人突然闯进屋来,慌忙站起身。正德皇帝上前拱了拱手,说:“我是过路的书生,走迷了路,不知能不能借贵府落个脚,歇上一夜?”那老伯本是好客的人,听说来人是迷路书生,就一边热情地把客人让进了屋里,一边客气地让茶让饭。正德皇帝早饿得六神无主,顾不上推辞,只是连连回答:“多谢,多谢!”苏公盛了一碗白米稀饭,又加了一碟麦螺鲑,正德皇帝也不客气,端起碗来就吃。他学着苏公的样子,喝一口稀饭,吃几个麦螺鲑;再喝一口稀饭,吃几个麦螺鲑。吃着吃着,正德皇帝觉得饭菜特别可口。感觉比皇宫里的那些山珍海味强多了,于是问苏公:“这饭菜赛过山珍海味,不知是什么叫法?”公说:“山村野味,叫不上什么名堂,不过,要取个名字也不难,你看,这粒粒白米,不就象珍珠吗?这麦螺鲑,一颗颗就象色眼珠子。依我看,就叫它‘珍珠粥,凤眼鲑’吧!”
不久,正德皇帝回到京城,还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吃的都是山中八珍,海里三味,换来换去,都吃腻了。有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下令御膳房的太监和厨师做“珍珠粥,凤眼鮭”。他们翻遍了天下食谱,却找不到这份饭菜的做法。御膳房的太监一边向正德皇帝禀报备料不足,请求宽延数日,一边向正德皇帝的那些随身太临界打听。说也凑巧,正好打听到当时随正德皇帝到江南游玩的小太监。这才知道“珍珠粥,凤眼鲑”的来历。于是,御膳房太监和厨师立即乘上快马,日夜兼程,直奔后溪。后溪的百姓听说朝廷专门派人来学做“珍珠粥,凤眼鲑”,都感到十分的奇怪,纷纷跑去询问苏公。苏公把当时的经过说了一遍,大家不禁大笑起来!
从此以后,厦门人常吃的白米稀饭配麦螺鲑,也就有了“珍珠粥,凤眼鲑”这个雅号了。直到今天,人们还是这么叫。
参考: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