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和评论>第12期,有理由相信,我国终于有隐形歼击机了!
歼1X“鹏龙”机长19.27米,翼展15.37米,空重15.7吨,最大起飞重量35.7吨,巡航速度1842千米/小时(1.83马赫),最大飞行速度2 705千米/小时(2.4马赫),升限25 850米,最大航程3800千米,作战半径1 520千米。它具有超音速巡航、强隐身、高升限、高机动性能、短距起降等优异性能。它的结构参见本期插页二
歼1X的机身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座舱盖为全景式高强度聚碳酸脂透明件,尺寸达到1.48米×4.07米×0.92米,提供了良好的视线范围,亦可直接升级为双座驾驶舱。可全动鸭翼完全靠近主翼面,静安定,配平阻力小,易于操控。进气口前倾,进气道截面为倒三角型,大大缩小雷达截面。倾斜双垂尾使隐身性和机动性得到很好的折衷。
外媒对中国的四代隐身重歼颇为关注,图为近两天国外网上传出的歼13试飞图
除了气动外形的隐身设计,歼1X外表面蒙皮亦喷涂了纳米碱盐聚合物,还有电磁波对消发生器、等离子体发射器等多种主动隐身手段。尾喷口采用红外屏蔽复合材料。除电磁隐身,歼1X同样注重视觉隐身,喷敷了镧素变色涂料,通过蒙皮下埋设的电控线路,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机身色泽。
歼1X采用两台AL-131LSJ二元高效航空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214.9千牛。在不打开加力的情况下,歼1X能以1.83马赫巡航25分钟。取得如此优异的性能,主要是由于发动机采用了双油料混合燃烧技术,由主燃料油K21和助燃油料Z85根据需要实时混合。
K21可在低空低速航行状态下单独燃烧,而喷注不同比例的含氧助燃油Z85可达到瞬时改变发动机功率的效果,同时降低对空气的依赖,使歼1X的升限也得到大幅提升。
多元喷射系统也是一大特色。主喷口截面为矩形,由上下两块可闭合的导板组成,开闭幅度0°~32°。
上下导板各开有4个子喷口,每个子喷口均可调节喷射孔径。需要机动时,计算机调节主喷口大小及各子喷口的开闭,以产生不同方向的推力。
相比现有的矢量推力喷管,多元喷射系统可产生更多、更强劲的推力,使歼1X在空战格斗和机动规避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尽量提高飞行员的生存率,是歼1X的核心设计目标之一。驾驶舱两侧设置了模块化的复合气凝胶防弹侧板。
座舱被设计为整体逃生舱,舱内维生系统可供7天生存所需,还有可连续72小时运行的高频信号发射器、高亮闪光灯、烟雾和海水着色剂等呼救系统,即使在飞行员无操作的情况下,亦可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获救。如果逃生舱未工作或状态异常,0.2秒后启动传统弹射式逃生系统。
歼1X具有两套独立的雷达系统,可协同探测目标。机首装载一部YC18123有源相控阵雷达。左右机翼根部还各装备了一部SH-D761无源地磁雷达,可以扫描地磁线状态,根据已知当前空域地磁图的对比,可发现高速飞行器切割地磁线后造成的紊流波,并由左右两部雷达根据三角定位原理对目标进行精确的形状分析。
机腹下有两个主武器舱,各有前后两个挂架,可放置2枚“霹雳”PL-3114高速反舰导弹,或4枚“昆仑”系列远程空空导弹,或6枚420千克炸弹,或8枚近程空空格斗导弹。“昆仑”系列导弹包括KL-518磁爆导弹和KL-417空爆导弹。
518磁爆弹可形成半径范围2千米的强大电流脉冲波,摧毁机载电子设备;417空爆弹能形成半径1.5千米的液化颗粒云团,敌机发动机吸入此颗粒后,可引起爆燃,造成永久性损伤。这两种导弹特别适合于攻击集群空中目标。
歼1X装备了划时代的PL-D-761电磁机炮,22毫米口径,发射钨合金易碎无壳穿甲弹丸,射速150发/分。主翼两端各装备了一套固体激光防卫系统,可在翼尖前后两端双向发射,引爆来袭导弹。主翼下还有4个挂架接口,可配搭两具1000千克隐身副油箱或隐身武器挂舱。
相关:
成都飞机设计所(611所)设计的我国第四代单发隐身中型战斗机歼13战斗机三面图。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像X-32与F-35的混合体,J-13采用带尾
翼的边条翼正常布局。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隐身功能、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可进行超音速巡航、武器内置、航程远.
1. 机头及前机身,与F-22的外形设计类似,前机身(包括座舱)的横截面为菱形.
2.大迎角时利用边条的脱体涡在机翼上表面一定范围产生的吸力,提高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并因边条能增加机翼根部的结构强度和减小机翼有效展弦比,可减小超声速阻力。
3.翼身融合。从机身到机翼的平滑过渡,可增大飞机内部容积。因而能容纳更多的燃油和为内置武器创造条件。这种布局能减小机翼与机身的
气动干扰而降低超声速阻力,其形成的升力面积增加飞机升力。
4。采用小展弦比、前缘较大后掠角、后缘前掠的机翼形状,据估算其展弦比接近2.3,与F一22的2.36相当,前缘后掠角约48.5度,而F-22的为
42度。因此可推测J-13有较小的机翼超声速阻力。飞行中采用前缘襟翼和/或后缘襟翼,副翼,随迎角和马赫数数自动调节偏度。形成不同的机
翼弯度,以减小飞机亚声速机动飞行时的诱导阻力和增大升力。平尾前缘后掠角约48.5度.翼面前后缘相互平行
5.进气道位于座舱下,进气道与座舱下表面自然融合,进气口则采用DSI技术(这一技术已在FC-1上 得以验证)。这样一来,隐身性能将得到很
大的提高,同时也减轻了结构重量。此外,由于进气口前移,前起落架距离进气口的距离增大,也有较大的空间进行结构加强,以便将来作为舰载机弹射起飞。
1.
6..对于主起落架设置,参考X-32的设计,将主起落架安装在机翼的主梁上 ,主起落架收在在机翼下面的长流线型鼓包整流罩内, 其鼓包式舱门与机腹平滑过渡,以减小对气动和隐身性能的影响.
7.采用外倾 30°的设计双垂尾, 处于隐身设计的边缘,属于隐身和机动综合权衡的结果。
垂尾采用较宽间距布置,很好的避开了边条和机翼内侧涡流,因此改善了剧烈机动状态下俯仰、滚转和偏航控制。
8,采用轴对称矢量喷管在过失速时进行推力矢量控制,比F一22的二元矢量喷管结构简单重量轻,并具有更好的操纵性能。
9.武器内置。减小飞机阻力和提高隐身能力. 在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之间的进气道两侧可以各设置一个内置弹舱,可各容纳两枚中距空空导
弹,同时在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之间的进气道下面设置 一个内置弹舱容纳两枚近距离红外格斗空空导弹.
10.使用推重比为9的“华山”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61.865千牛。
“华山”涡扇发动机由624所和成都发动机公司共同开发研制。
“华山”涡扇发动机将用于装备歼-10及歼-10后续发展型系列的出口。
“华山”涡扇发动机用于J-13及第四代中型单发隐身战斗机出口型。
“华山”涡扇发动机是在雅克-141的 P-79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同时所参照P-145M和P-79M的发动机设计方案,属于YWH一
30—27核心机的范围,中国已经购得了P-79发动机的生产专利许可证,。并可以出口国外。(特别是购买了制造核心机的加工工艺,生产设备)
进 气 口环形,进气机匣为全钛结构。带18个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其前部为径向支板,后部为可调部分, 前缘则以来自高压压气机的空气防冰.
风扇 3级轴流式。宽弦实心钛合金风扇叶片。第1级风扇叶片采用宽弦设计,风扇叶片可拆换,带有中间凸台。第2和第3级风扇为用线性摩擦焊技术焊接成的整体叶盘结构。风扇机匣是整环结构,风扇转子作成可拆卸的,即第2级盘前、后均带鼓环,分别与第1、3级盘连接。增压比约为4.01。3级静子和转子均为三维流设计.
高压压气机 6级轴流式。增压比7.16。 前3级转子为整体叶盘结构,是在锻坯上用电化学加工出来的。后3级转子叶片通过燕尾形榫头与盘连接。前3级静子叶片材料为钛合金。转子为电子束焊和螺栓连接的混合结构,采用三维流技术设计
静子部分,进口导流叶片和第1、2级静子叶片为可调,前3级盘用高温钛合金制成,第2级盘前、后均带鼓环,分别与第1、3级盘连接。第 4~ 6级盘由镍基高温合金粉末冶金制成,用电子束焊焊为一体,用长螺栓前与第3级盘连在一起. 钛合金整体中介机匣和对开的压气机机匣, 设有孔探仪窥孔,用以观察转子和其他部件。燃 烧 室 短环式。火焰筒采用激光打孔的多孔结构进行冷却. 火焰筒为整体双层浮壁式结构,外层为整体环形壳体,采用双通路喷嘴,燃油经22个双锥喷嘴和22个小涡流杯喷出并雾化,实现无烟燃烧,具有均匀的出口温度场。
高压涡轮 单级轴流式。采用国内第二代单晶涡轮叶片材料、隔热涂层和先进冷却结构。单级轴流式,不带冠。采用气膜冷却加冲击冷却方式。转子叶片和导向器叶片材料均为国内第二代单晶材料,叶身上有物理气相沉积的隔热涂层。
机匣内衬扇形段通过冷却空气进行叶尖间隙控制。转子叶片和导向器可单独更换。涡轮部件采用单元体结构设计 ,由涡轮转子、导向器、涡轮机匣、涡轮后机匣和轴承机匣等五个组件组成。
低压涡轮单级轴流式。 与高压转子对转。空心气冷转子叶片,带冠。转子叶片均可单独更换,导向器叶片可分段更换。仍然采用了低压涡轮导向器。低压涡轮轮盘中心开有大孔,以便安装高压转子的后轴承(中介轴承).
加力燃烧室整体式。采用径向火焰稳定器。火焰稳定器由1圈“V”形中心火焰稳定器与36根径向稳定器组成。径向稳定器用风扇空气冷却.
加力筒体采用阻燃钛合金以减轻重量,筒体内作有隔热套筒,两者间的缝隙中流过外涵空气对筒体进行冷却,中 心环形火焰稳定器沿圆周做成12段,可以自由膨胀,整套火焰稳定器可以在发动机装在飞机上的条件下进行更换,尾 喷 管 全程可调收敛-扩张式,采用三元矢量喷管,在俯仰方向可作±25°偏转。从+25°到-25°的行程中只需1.5秒钟。用于调整飞机俯仰飞行姿态。
装有先进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尾喷管调节片.控制系统推力和矢量由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控制(FADEC),按风扇转速和核心机压比调节发动机工作,有故障隔离功能。技术数据)
最大加力推力(daN) 16186.5
中间推力(daN)10522
加力耗油率(kg/daN/h) 2.02
中间耗油率(kg/daN/h)0.665
推重比9.1
空气流量(kg/s)138
涵道比 0.382
总增压比 28.71
涡轮进口温度(℃) 1477
最大直径(mm) 1.02
长度(mm) 5.05
质量(kg) 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