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
《中华老字号·沈阳卷》的“前言”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这家(北京)崇古斋的店东陈昔凡(陈衍庶),这位新民知府,既是他收编的响马张作霖的义父,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陈独秀的继父,两个中国现代史上敌对阵营的代表人物在沈阳城这种联系,为我们研究近代历史和有关人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张作霖(1875—1928),奉系军阀首领,字雨亭。1875年3月出生于辽宁海城县城西小尘村(今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张家窝棚屯)。张作霖幼年家境贫寒,12岁时仅读了一年私塾。14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前往镇安县(今黑山县)投奔外祖父。为谋生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学过木匠,后跟随继父学兽医,然一事无成。但张作霖精于骑射,又会相马。1894年因为父报仇杀人而流落至营口。此时,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中当兵,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不久,他携械潜逃,加入广宁的土匪帮任首领。
时任新民府知府的陈衍庶,正组织兵力进行剿匪,他认为张作霖虽为土匪,但他是为环境所逼,同时,认为张作霖虽然鲁莽,但为人机敏勇猛,于是收编了张作霖。这样,张作霖便成了清军营官,就任新民知府巡警马队帮带,负责知府的安全保卫。知府大人陈衍庶每逢出巡,都由张作霖充当卫队首领,平常带兵守卫知府,成了知府大人陈衍庶的贴身保镖。陈因剿匪有功,后升为洮南镇守使。这样,张作霖对知府陈衍庶视如恩人,甚为崇拜敬仰。
(二)陈衍庶,字昔凡(1851—1913),为陈独秀的叔父,出身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小户人家。几代都靠教书谋生,有教书世家之称。1875年,陈衍庶中举,从此进入仕途,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初任知县,因治河有功,办事认真卖力,曾经一昼夜处理讼卷三百余件,这样步步高升,由知州、知府直升到府级以上省级以下的道员,领加四品衔,以知府赏戴花翎。陈衍庶在东北怀德、柳河、辽阳、新民等地任职时,正值日俄战争爆发,中国商人乘机贩运马匹以获暴利,而马匹经过陈衍庶的管辖之地,要抽取牲口税,并且无须再上缴国税,因而大部分便进了陈的腰包,很快他就腰缠万贯,成了安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户。
他还在辽宁彰武县、安徽省贵池等地大置田产,而且还在北京的琉璃厂投资开设了颇有名气的“崇古斋”古玩铺,并在奉天设有分店。然而,陈衍庶虽然名利皆显赫,但也有一件不称心的事。他先后娶妻3房,但均未生一子。为使陈家大业后继有人,他相中了其兄(早逝)次子陈独秀(1879—1942)。当时,17岁的陈独秀在家乡安庆参加府试,一举中秀才第一名,陈衍庶认为他将来前程一定远大,便要好好地教导。于是,陈独秀就过继给叔父陈衍庶为嗣子,并上陈家祠堂办理了过继的正式手续。
陈衍庶很喜欢陈独秀。到东北上任时,他把陈独秀带在身边,做些文书工作,并亲自教导其读书识礼,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他一再对陈独秀说:“不得功名,何以为官?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先苦读几年,把书念好!”
陈衍庶还是一位才子。他的诗文、书画也有一定的造诣,在当时书艺界有一定的名气。他在新民府任职期间,公务之余常常挥毫作画、做诗,并亲自教导带在身边的嗣子陈独秀。
(三)紧随知府大人陈衍庶、长陈独秀4岁的张作霖,耳闻目濡,大受其感染,自愧不如,自思如果这样乱来莽撞下去,岂能升官发财,只恨自己少时没读书。同时,他又感到陈大人身为知府大官,平易近人,待人和善,又擅长诗文书画,是个才华出众的知府大人,令他敬佩。于是,他萌生要拜陈大人为义父的念头,以便受教于他。
一次,张作霖随知府陈大人出访,陈大人一回府就在书房里亲自教嗣子陈独秀读书,他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不禁身不由己,向知府大人面前一跪,连磕了3个响头恳求道:“知府大人开恩,小人幼年丧父,没有读什么书,请大人收小人为义子,教小人读书识礼!”
张作霖这一举动令知府大人陈衍庶一怔,随后便让张作霖快快起来,张作霖又是3个响头,声声恳求道:“请大人开恩!”善待下人的陈衍庶,忙弯腰扶起张作霖,他想张作霖虽然没有文化,但为人机灵,又勇猛,是自己可信任的贴身保镖,同时,他要求读书识礼也是善举。于是陈衍庶欣然点头同意,收张作霖为义子。这样,张作霖与陈独秀就成了义兄弟。
此后,当知府公事办完后,陈衍庶就叫张作霖与自己的嗣子陈独秀一起读书,甚至亲自给他讲解《增广贤文》等之类的启蒙读物,手把手地教他写字。于是,张作霖与陈独秀又成了同窗学友。但张作霖自觉不如聪慧过人的陈独秀,因而对义弟陈独秀也很敬重。张作霖十分珍惜这样难得的读书机会,读书发奋刻苦,几年下来,大有长进。然而,陈独秀自幼思想活跃,不安心于攻读诗文和八股,且又接受康梁派思想,在参加江南乡试落第后,与科举彻底决裂,独自离开辽阳而东渡日本留学。
(四)1909年左右,辛亥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识时务而腰缠万贯的陈衍庶,一纸辞呈递到朝廷,挂冠回故里安庆安度晚年。但张作霖对义父陈衍庶的大恩大德却铭记在心。据史料记载,1916年,已当上奉天督军兼巡按使、旋改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又接任东北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已将吉林省、黑龙江省纳入其统治范围,成了“东北王”。就在此时,陈衍庶的一个侄儿曾到东北三省“总督府”拜见张作霖,但门卫不让进去,而陈衍庶的侄儿一定要进“总督府”拜见张大帅,门卫不得不禀报张作霖。张作霖一听来人是陈大人的侄儿,立即请其进府,并给予热情款待。在得知陈大人已于1913年病故时,张作霖不禁感慨万千,他对陈大人的侄儿说:“本人能有今天的红运,全靠义父大人的栽培,义父对我恩重如山,张某永远铭感在心!”
既然张作霖是陈独秀继父的义子,而陈独秀与张作霖又是义兄弟同是中国人湮没近百年的历史秘密: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我第一次听说
历史确实。。。。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
《中华老字号·沈阳卷》的“前言”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这家(北京)崇古斋的店东陈昔凡(陈衍庶),这位新民知府,既是他收编的响马张作霖的义父,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陈独秀的继父,两个中国现代史上敌对阵营的代表人物在沈阳城这种联系,为我们研究近代历史和有关人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张作霖(1875—1928),奉系军阀首领,字雨亭。1875年3月出生于辽宁海城县城西小尘村(今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张家窝棚屯)。张作霖幼年家境贫寒,12岁时仅读了一年私塾。14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前往镇安县(今黑山县)投奔外祖父。为谋生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学过木匠,后跟随继父学兽医,然一事无成。但张作霖精于骑射,又会相马。1894年因为父报仇杀人而流落至营口。此时,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中当兵,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不久,他携械潜逃,加入广宁的土匪帮任首领。
时任新民府知府的陈衍庶,正组织兵力进行剿匪,他认为张作霖虽为土匪,但他是为环境所逼,同时,认为张作霖虽然鲁莽,但为人机敏勇猛,于是收编了张作霖。这样,张作霖便成了清军营官,就任新民知府巡警马队帮带,负责知府的安全保卫。知府大人陈衍庶每逢出巡,都由张作霖充当卫队首领,平常带兵守卫知府,成了知府大人陈衍庶的贴身保镖。陈因剿匪有功,后升为洮南镇守使。这样,张作霖对知府陈衍庶视如恩人,甚为崇拜敬仰。
(二)陈衍庶,字昔凡(1851—1913),为陈独秀的叔父,出身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小户人家。几代都靠教书谋生,有教书世家之称。1875年,陈衍庶中举,从此进入仕途,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初任知县,因治河有功,办事认真卖力,曾经一昼夜处理讼卷三百余件,这样步步高升,由知州、知府直升到府级以上省级以下的道员,领加四品衔,以知府赏戴花翎。陈衍庶在东北怀德、柳河、辽阳、新民等地任职时,正值日俄战争爆发,中国商人乘机贩运马匹以获暴利,而马匹经过陈衍庶的管辖之地,要抽取牲口税,并且无须再上缴国税,因而大部分便进了陈的腰包,很快他就腰缠万贯,成了安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户。
他还在辽宁彰武县、安徽省贵池等地大置田产,而且还在北京的琉璃厂投资开设了颇有名气的“崇古斋”古玩铺,并在奉天设有分店。然而,陈衍庶虽然名利皆显赫,但也有一件不称心的事。他先后娶妻3房,但均未生一子。为使陈家大业后继有人,他相中了其兄(早逝)次子陈独秀(1879—1942)。当时,17岁的陈独秀在家乡安庆参加府试,一举中秀才第一名,陈衍庶认为他将来前程一定远大,便要好好地教导。于是,陈独秀就过继给叔父陈衍庶为嗣子,并上陈家祠堂办理了过继的正式手续。
陈衍庶很喜欢陈独秀。到东北上任时,他把陈独秀带在身边,做些文书工作,并亲自教导其读书识礼,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他一再对陈独秀说:“不得功名,何以为官?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先苦读几年,把书念好!”
陈衍庶还是一位才子。他的诗文、书画也有一定的造诣,在当时书艺界有一定的名气。他在新民府任职期间,公务之余常常挥毫作画、做诗,并亲自教导带在身边的嗣子陈独秀。
(三)紧随知府大人陈衍庶、长陈独秀4岁的张作霖,耳闻目濡,大受其感染,自愧不如,自思如果这样乱来莽撞下去,岂能升官发财,只恨自己少时没读书。同时,他又感到陈大人身为知府大官,平易近人,待人和善,又擅长诗文书画,是个才华出众的知府大人,令他敬佩。于是,他萌生要拜陈大人为义父的念头,以便受教于他。
一次,张作霖随知府陈大人出访,陈大人一回府就在书房里亲自教嗣子陈独秀读书,他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不禁身不由己,向知府大人面前一跪,连磕了3个响头恳求道:“知府大人开恩,小人幼年丧父,没有读什么书,请大人收小人为义子,教小人读书识礼!”
张作霖这一举动令知府大人陈衍庶一怔,随后便让张作霖快快起来,张作霖又是3个响头,声声恳求道:“请大人开恩!”善待下人的陈衍庶,忙弯腰扶起张作霖,他想张作霖虽然没有文化,但为人机灵,又勇猛,是自己可信任的贴身保镖,同时,他要求读书识礼也是善举。于是陈衍庶欣然点头同意,收张作霖为义子。这样,张作霖与陈独秀就成了义兄弟。
此后,当知府公事办完后,陈衍庶就叫张作霖与自己的嗣子陈独秀一起读书,甚至亲自给他讲解《增广贤文》等之类的启蒙读物,手把手地教他写字。于是,张作霖与陈独秀又成了同窗学友。但张作霖自觉不如聪慧过人的陈独秀,因而对义弟陈独秀也很敬重。张作霖十分珍惜这样难得的读书机会,读书发奋刻苦,几年下来,大有长进。然而,陈独秀自幼思想活跃,不安心于攻读诗文和八股,且又接受康梁派思想,在参加江南乡试落第后,与科举彻底决裂,独自离开辽阳而东渡日本留学。
(四)1909年左右,辛亥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识时务而腰缠万贯的陈衍庶,一纸辞呈递到朝廷,挂冠回故里安庆安度晚年。但张作霖对义父陈衍庶的大恩大德却铭记在心。据史料记载,1916年,已当上奉天督军兼巡按使、旋改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又接任东北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已将吉林省、黑龙江省纳入其统治范围,成了“东北王”。就在此时,陈衍庶的一个侄儿曾到东北三省“总督府”拜见张作霖,但门卫不让进去,而陈衍庶的侄儿一定要进“总督府”拜见张大帅,门卫不得不禀报张作霖。张作霖一听来人是陈大人的侄儿,立即请其进府,并给予热情款待。在得知陈大人已于1913年病故时,张作霖不禁感慨万千,他对陈大人的侄儿说:“本人能有今天的红运,全靠义父大人的栽培,义父对我恩重如山,张某永远铭感在心!”
既然张作霖是陈独秀继父的义子,而陈独秀与张作霖又是义兄弟同是中国人湮没近百年的历史秘密: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我第一次听说
历史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