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我军米格-17机群准备投入夜间战斗。
米格-17是前苏联生产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于1949年3月开始生产,1950年1月13日首次试飞,1952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
我军于1954年引进米格-17埃夫型飞机。相比米格-15,米格-17飞机的改进之处主要有:加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动力更加强劲;机翼的后掠角改为45度,比米格-15增大10度;加长了机身并加大了减速板的面积。米格-17飞机曾被30多个国家的空军使用,前苏联共生产了8900多架。
1958年4月17日夜,国民党空军首次使用美国研制的P-2V型电子侦察机对大陆地区进行侦察。P-2V型电子侦察机是由反潜巡逻机改装而成的电子侦察机,其性能特点:一是利用夜暗、复杂的气象条件窜入我大陆侦察;二是隐蔽出动,低空飞行,雷达不易发现;三是空中机动能力比较强;四是机上装有多种干扰和抗干扰设备。
到1961年10月,P-2V型飞机对我大陆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共84架次。我空军截击机曾400多次出动拦截,但都因这种飞机具有较强的电子干扰能力而没能将其击落。为此,我空军不断改进电子对抗战术和作战装备,于1961年11月6日夜,首次以高炮击落1架P-2V型飞机。然而,P-2V型飞机在蛰伏不久之后,又蠢蠢欲动。
1963年6月19日,驻台湾新竹机场国民党空军战略侦察机中队的少校飞行官周以栗等机组人员驾驶P-2V型飞机起飞,在漆黑的夜幕掩护下于20时40分左右窜入大陆地区进行侦察活动。进入我大陆地区后,虽遭我空军多批截击机的拦截,但P-2V型飞机凭借较强的电子干扰能力和灵活机动得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