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解放军潜艇兵风雪中启航巡逻
■杜庆华 张庆洲 本报记者 刘化迪
部队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但体能训练的效果好不好,却应该由战训表现和具体数据说了算。
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新建了一座崭新的综合训练中心,其测试训导室的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基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集约化、综合化的体能训练成为水兵储备体能的“加油站”,为他们承担日益繁重的海上战训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体能基础;从该测试训导室对每名出海官兵进行的10项体能测试数据看,大家的体能状况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不适应现实的“土办法”
传统、粗放的体能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军事训练转型要求,甚至不能适应社会健身活动发展进程。
几年前,基地党委对基层部队进行调查发现,过去体能训练的“土办法”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一,一般性体育活动和体能训练概念混淆,球类、体操、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娱乐身心、增进体质,但对于尽快恢复和提高艇员们体能指标,其针对性差、参与程度不一;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器材健身训练过去处于自发、零散、无序的“民间”状态,运动过量或不足、运动损伤情况时有发生;三,缺乏系统的体能训练计划和科学的指导规范,各部门之间未在体能训练方面形成合力。
一位老士官告诉记者:“过去出海归来,体能训练时间长、投入精力多,但是效果不理想,下一次出海时往往感觉‘体能储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