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58e6501008kwi.html
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如何
这不是一篇论文,是一篇博客。要论证废除简化字这样的大事情,不是这短文所能完成的。博客有个好处,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平台,和自己观点相同不相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相信会有很多人不赞成我的观点,但作为一家之言,不赞成的还是不必太愤怒,有理说理吧。
第一, 简化字存在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存在。简化字的基础是什么?请看这段语录:“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也就是说,推行创立简化字的是为汉字的拼音化的道路做铺垫的,所以这五十年间不仅有1956年的第一批简化字,还有1977年的第二批简化字,目标就是靠近拼音化,当然1977年那批简化字已经无疾而终,。在今天,也已经很少有人再提汉字简化的事,也没有一本纯粹用汉语拼音做的报刊,好像也没人再提把拼音化再作为汉字改革的方向的人,了!
把汉字拼音化和拉丁化是西化的思维在作怪,而实践证明,拼音化走不通,中华民族的汉字并没有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就实用角度来讲,当初提出并使用简化字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原先的汉字笔划较繁,对书写特别是排版录入的速度确实是一大障碍。但今天由于“当代毕升”王选解决了汉字的计算机的编程问题,汉字的录入速度和英文及其他拼音化的文字已没有劣势。简化字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何况,随着电脑的广泛普及,书写汉字的机率大大降低,连考试这样的重要活动都有可能在电脑上完成,别说其他的文案和文本了,至于签字、书法之类与原先的书写意义大不同,签字往往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而书法则是一门艺术。
第三, 根据专家考察研究,第一次推广简化字的时侯,简化字对扫盲和小学生初识汉字有特别的效用,但我们的文字的改革和发展不能以文盲作为基点,我们的思维也不能以小学生的思维作为终点。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任务已不是以扫盲为己任。
第四,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简化字给古典文化典籍带来的伤害,为很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这个问题有很多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做过精辟的论述和研究,我就不用多说了,时至今日,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根”深才能叶茂,修复被简化字伤了的汉字之根,才能更好地振兴中华民族文化。
第五,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纯洁。 台湾、海外华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除外)至今使用的是非简化字,香港澳门回归后也没有使用简化字,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社长屠岸先生至今和海外通信,仍用繁体字。在美国,则流行着两套汉语教学方式,大陆移民把孩子送进简体字班,台港移民则选择繁体字班,部分中文学校为招徕学生,索性开设了两种文体班。屠岸先生从小学的是繁体字,所以和海外沟通没问题。但若再过数年,比如我等,就不能熟练地使用繁体字,和海外华人交流,或许还要翻译呢!
虽然在我看来今天废除简化字的理由比较充分,但我还是不主张立即废除,因为简化字至少影响了近三代人,一下子恢复繁体字,也会带来一定的混乱。我想,能否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法,两种字体同时使用(事实上在很多领域繁简两体通用已经存在),慢慢废除简化字,可能也要50年!
最后要说的是,我本人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我没出生的时候,简化字已经问世,我是在简化字文化背景中长大的,我自己也不能熟练地书写繁体字,有些字也不能准确辨认。我提出废除简体字是因为简体字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与我个人的好恶无关。最后,我想重复多年以前著名语文学家张志公先生的一段话:“汉字有功劳,有它特有的长处,并且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所以许多人不肯改革。另一方面,到了清朝后期,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有很多知识分子,想通过科学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感到,我们国家之所以落后,……汉字难是很重要的原因。从这种感情出发,他们急于要改革汉字。这两种感情,一种要爱护汉字,一种要改革汉字,看上去是矛盾的,对立的,其实都是一个出发点:爱祖国。两种感情都是可爱的,都是可尊敬的,这正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不同的方面实际上是统一的。所以在客观地探讨汉字的问题时,就要全面地、深入地、科学地加以考察,汉字到底有哪些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不抱个人偏见,不带任何感情,这样才能实事求是。”
(市场周刊三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