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活了多少岁?属什么生肖?他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已经多少岁了?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姜子牙活了多少岁?属什么生肖?他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已经多少岁了?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岁而卒,但葬地不详。

姜子牙属什么生肖:属牛的

姜子牙在72岁遇到周文王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上人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河内说和东海说。

河内说

《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定位的是东汉史学家高诱(涿县人)在注纵横文化释《吕氏春秋?首时》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载在《经》、《传》。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竟茂,相传云:太公故居。”宋氏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清朝王昶在《金石萃编》载:“去汲县治北二十五里,崇岗巉岩,林木丛茂,有泉滃然,其下距泉复二里许,相传吕太公墓在此,故名其泉为“太公泉”,士人即其建庙以祀焉……”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太公泉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太公泉东,太公之故居也。”清制作《水经注》附图,对太公泉为太公故里,标示明确。权威著作《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河南通志》载:“吕尚墓,在府城(即卫辉府,今日卫辉市)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徒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北宋宰相吕蒙正留下族谱,现在可以看到的洛阳《吕氏宗谱》沿袭先人记载《齐太公传系图》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南宋时学者吕祖谦编撰的《吕氏世系谱》、朱熹在《吕氏世系谱序》中称:“商纣之际有吕涓,字子牙,炎帝之裔,河南汲县人。”台湾《吕氏族谱》记载:“太公于公元前1210年八月末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台北市的《姜太公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今卫辉市)……”1990年第三届全国吕尚学术研讨会暨吕氏宗亲会在广州潮州卢岗召开,编辑出版了《吕氏族谱》,族谱写明:“太公吕尚公,河南汲县人。”西晋河内郡汲县县令卢无忌,为太公后裔,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撰有《齐太公吕望表》,文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该碑虽已失落,但故宫博物院等处藏有不同时期的拓片。《吕望碑》,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该碑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该碑虽已失,但卫辉博物馆藏有拓片,《金石萃编?卷三十二》载有全文。碑文正面有:“迢迢岳胤,蔚蔚姜枝。卢元忌置碑僻据山阜,崔瑗刻石枕康衢。”阴面镌刻了尚姓参与立碑的官员和平头百姓约八十余人,是研究姜太公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太公泉镇前太公泉村姜太公庙内,现保存清朝乾隆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碑。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地的山岗上有封土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矗立有墓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加伍仲春所立,上刻:“周姜太公茔葬处。”

姜太公第100代孙吕梁先生,广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数十年从事文史、考古、牒谱研究工作,他经多方考证,1995年撰写了《吕尚新考》,认定:河南卫辉市,是姜太公出生地和墓葬地。1996年4月8日,广东、广西和中州吕氏宗亲会代表团云集太公墓秉诚谒拜,他们说:“卫辉太公泉是姜太公生养死葬之地,我们不愿也不会认错坟山,拜错祖宗。2001年10月台湾姜太公第101代孙姜竹先生的题词是:“河南卫辉姜太公诞生地。”2001年10月24日—27日,《中华吕姓》座谈会在广东省潮阳市峡山东明大厦举行。广东吕炳雄先生书:“河南卫辉太公泉姜太公诞生地。”当代太公后裔,2003年出版的《中华吕姓》主编吕心惠(河南登封人)、吕南明(广东人)、研究族史的学者浙江吕连起、吕居清、吕龙德、洛阳人吕明月、吕俊海、登封人吕林等人分别前往太公故里太公泉考察并至太公墓前虔诚祭拜。

著名学者李志清先生写的《姜太公故里在汲县》获中央文明办论文优秀奖,并载入房立中主编的《姜太公全书》一书。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太公钓鱼台管理处有关人员曾为研究吕尚的籍贯,从豫南吕姓的封地,到古称东海郡的山东郯城考证,均未查到说明吕尚籍贯的史实资料和任何历史遗迹。他们最后来到豫北卫辉,关于吕尚是汲县人,确有多方面的论证依据和历史遗迹。因此,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百家姓书库?吕》中认定:“卫辉市太公泉为太公故里。”陕西宝鸡学者胥鼎的论文《姜太公故里及其后裔探讨》刊登在陕西出版社的《姜子牙钓鱼台》一书中,载曰:“汲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外的太公泉乡前太公泉村,村里有太公泉、太公庙、太公祠、太公墓,这就是姜太公故里。”2002年农历八月初三日,在太公故里(太公泉)举办了中国卫辉首届太公文化节暨太公诞辰纪念大会,来自郑州、山东、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形成共识,一致认定卫辉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墓葬地,并定位姜太公为谋圣。专家张新斌同志2006年1月21日,发表题为:“大谋圣姜太公”的文章,文章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姜太公故里在卫辉无可非议。2005年12月,王振中先生著《牧野大战与姜太公》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充足的史实论证姜太公故里在卫辉是可信的。

东海说

《孟子·离娄上》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高诱注《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水经注·汶水》云:“(汶水)又北过淳于县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水经注·齐乘》云:“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究竟何说为确,据史籍和当代有关专家的考辨,认为东海说根据较为确凿。东吕乡当为姜太公出生地。古代吕、莒本为一字,莒为周代国名,即为现在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东吕里在莒城东面,今属山东省日照市。汉张华《博物志》明确标出:“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西汉的“海曲’则为现在的“日照”。今人杨伯峻对姜太公里籍作了具体的考辨。他说:“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云:‘后汉琅邪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注》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以为汲县人者,误。”(《孟子译注·离娄上》)所论有据、甚确。就是说,姜太公的出生地当今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亦正是司马迁所说的“东海上人’之义。据齐国国都,当今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现今日照市。据姜太公分支后裔卢氏宗亲世界研究会(含韩国等国外卢氏)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日照市。当今中国研究姜太公的最高权威之一,中国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姜太公后裔姜国柱先生,经多年研究考证,确认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省日照市。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四千年前,日照市两城镇(距市区十八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这是美国考古专家组同山东大学在实地联合考察半年之久得出的结论。作为一代伟人姜太公出生在这样的文化发达地区,应更合乎情理。经综合考证分析认为,姜太公出生地应为山东省日照市。

《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卫辉市在民国以前属河内郡,1988年以前叫汲县。卫辉附近有与东海相似的“北海”这个地名,有碑文为证。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

二、姜太公的历史地位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之“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太公的化身,便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太公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抵御外冠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确立了姜太公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

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发掘出的《六韬》残简,来校勘今天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说明了《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流行开了,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着的怀疑,进一步证实了姜太公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他在军事理论方面,在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想方面,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富的遗产,人们称他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用兵之道时,不能不重视太公的杰出贡献、思想价值。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太公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

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处于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明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太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三、姜太公思想

吕尚(姜太公)的文治武略影响深远。他不仅是开创西周的功臣,而且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思想、理论、实践博大精深。姜太公

1、韬略鼻祖,千古武圣

姜太公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

“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饮誉中外,堪称兵法之集大成者,其军事思想亦不乏借鉴太公谋略之处。举例说明: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之句,而以反映姜太公军事思想的《六韬》论着中《文韬·兵道》记载即有“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之句;《孙子兵法·计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与《六韬·龙韬·论将》中“将有五材十过”,“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相近;《孙子兵法·计篇》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国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而《六韬·龙韬·论将》亦言“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等等。

有关姜太公军事思想的著作有《六韬》、《六韬》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共六十篇。《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但现存甚少。其军事韬略、战争谋略、战法战术、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思想的高明、深邃、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创造性、开拓性,他不是单纯地就军事而论军事,而是从哲人智能的高度,以聪明政治家的眼光,将政治与军事、治国与理军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加以论述。这就使他的军事韬略、谋略颇具全面性、深刻性、精辟性,因而为历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重,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六韬》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二千多年来,《六韬》与其它“武经”一样,从先秦至现代,不断有人注释、讲解、校勘、阐扬,挖掘其思想宏旨奥义,吸取其思想精华,经久不衰,至今愈盛,充分展现了其光辉的思想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新时代更加辉煌。

2、权谋思想

《六韬·文韬·文师》最后有一段姜太公的话:“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这是太公“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灭商兴周的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权谋思想。因为,最大的权谋莫过于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奇取和建立国家政权是军事谋略的根本。这一思想,除《文师》外,在《发启》、《文启》、《顺启》等篇中也都反复论述这个道理。太公被封齐,建立齐国之后,推行的根本方针也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可以看出,姜太公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给予人以生利的是道义,能行仁义道德者,则能使天下人归服。因此,国君应当以天下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害为害,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生为务。只有以仁义道德为天下兴利除害,使天下人与之共利害,同生死,共忧患,共苦乐,这样便可以收揽、固结民心,使万民归心、欢心。基于这种认识,《六韬》强调国君要行仁修德,泽及百姓,不可暴民、虐民,为已而害民,。只有这样,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拥戴国君。本思想亦在齐国的实践中贯彻、实现了这一思想。这是其它所有军事谋略家所没有的。可见,《六韬》一书的上述内容,与姜太公的军事谋略思想相符。

3、爱民思想

爱民之道,就是以仁义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如太公所言:“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就是说,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就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这就是姜太公和《六韬》重视文韬而不轻武略,把经国与治军作为整体而论的高明之处。他治国安民用仁道,施仁政,重教化,因民俗,顺民情。这就充分表现了姜太公治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地都是为了爱民。《六韬·文韬·国务》云:“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反而无苦,喜而无怒。'”从上我们不难看出,“爱民”思想之深,在先秦军事、政治和诸侯君中,也只有姜太公才有如此深刻“爱民”思想。而且,也是由姜太公在齐立国之后,真正把“爱民”思想贯彻到建国的实践当中去,这就是齐国的富民政策。

4、顺民思想

姜太公深知“民为邦本,民固国兴”的道理,有民则有国,无民则何国可言。因此,他力倡以民为本,仁政顺民的思想。顺民就是“重民”、“贵民”。如果国君、人臣和各级官吏,不以民为本,以民事为务,而敲剥、残害民众,就会使民众离心离德,离之而去,叛之而反。姜太公通过自己长期生活在民众中的亲自实历,不断观察,精心研究,对于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识,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国治国之中,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收服民心,使万民归心。对如何安静、安定天下,姜太公指出:天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民众有其自己的日常生活事业。君主能与民众共同安生,天下就安静,民众就安定了。最好的政治是因民俗、顺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传教化,感代民众。民众被教化、受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说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成就万物,民众无需给予而能自己富庶,这就是对人治理天下的高尚道德,亦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根本道理所在。

5、举贤思想

《六韬·文韬》中《上贤》、《举贤》两篇,集中表现了姜太公的重贤、上贤、选贤、举贤的圣贤治国论及其思想内容。所谓“上贤”,就是尊重、崇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尊贤尚功是姜太公“国本”的主要内容之一。姜太公认为,作为君主治理国家,必须尊崇德才兼备的贤人,抑制无才无德的庸人;任用忠实诚信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禁止奢侈的风俗,因此,明君用人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六种坏事的危害是:“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劳之臣”、“伤庶人之业”。对七种坏人,绝对不可信用,即“勿使为将”、“勿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这就堵死了坏人干坏事、危国家、害民众的路径。

《六韬·文韬·上贤》云:“太公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举贤思想,在姜太公建立齐国之后,又正式列入建国方针之一,即“举贤而上功”。

6、六守三宝

姜太公的理财富国、富民足民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主张是全面而周到、精辟而深刻的。《六韬·文韬·六守》载:太公曰:“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仁、义、忠、信、勇、谋。三宝: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群昌;三宝完则国安。这三宝在齐立国之后,也是列入建国方针之一,即“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农工商同时发展,重点又是发展工商业,因而,后来的齐国才发展或为一个民富、国强的大国。

姜太公在“三宝并重”“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广开财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货币政策,确保财货正常流通、赋税正常缴纳,促进经济发展、市场繁荣,这种开源节流的经济、货币政策,实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上策。姜太公深知,农、工、商三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国无农无食不稳,国无工无器不富,国无商无货不活,故要农、工、商并重,协调发展,使人民有业可从,衣食饱暖,器具足用,财货流通,财政充裕。姜太公的“三宝”思想,不仅是周朝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而且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政治、物质基础。此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延续至当今世界。

7、九府圜法

姜太公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他制定的九府圜法。所谓“九府圜法”,颜师古《注》云:“《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圜谓均而通也。”姜太公所建立的“九府圜法”,是用行政手段保证财货的均衡流通和合理出入,使钱币与布帛不断流通,聚散适宜,无积滞,无匮乏。国以之富,民以之足。

“九府”是“掌财币之官”。查《周礼》的“九府”之职能,就在于“通货币,易有无”。

姜太公的财政经济政策和金融管理制度,不仅为周朝的经济管理、经济监督、赋税收纳、货物保藏等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而且为齐国的强大,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姜太公的生财之道,理财之策,即开源节流之制,是富民强国之道,为万世治国兴邦之正道,万事不易之治道,故为万世法。在公元前1200年的某个早晨,姜子牙的老师将其召到座前,对他说:“你跟我研习道学已经四十年了。现在你该下山了,去完成你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极重要的使命。在你完成任务之后,自然会获得你应得的酬庸和荣誉。”子牙说他不想离开老师。老师说:“天生我人必有用。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负有他个别的人生任务与使命。这是宇宙的规律,谁也违反不得的。你若有心,在你将来成功之后,记着我的教诲:功成身退!那时你还是可以回来此地,继续研习的。时不可失,快收拾下山。老师说完,离位而去。

七十二岁的姜子牙来到殷商京城朝歌,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了家,并先后做了编笊篱自卖、磨面粉、做豆腐、卖猪羊等营生,结果所有的买卖都做砸了。妻子也无法控制对他的失望(今天中国人还用“姜子牙卖豆腐”这一成语,代表人在未得志时,连遭挫折失败)。

最后他在朋友的建议下,以自己的才智所长设馆(咨询服务),专替人解难息纷。姜子牙设馆指点帮助了许多人,受益之人,口口相传,他的好名声不胫而走。商纣王闻听其人后,宣姜进宫,欲让姜任监造之职,为自己建造一宴乐之台,限三十年完工。姜对纣王说,此劳民伤财,况今国课空乏,兴此大工,必加税赋,百姓何堪?必思变乱。纣王大怒。将子牙喝退。尔后,子牙的正直与智慧却很快传遍了全国。于是有人向纣王进谗言:“此人笼络人心,不利陛下,不如尽早除之!”消息传出,子牙不顾80岁高龄,连夜逃往遥远的西歧。其妻也离他而去。纣王的逼迫,反造就了子牙更高的声誉。

姜子牙在西歧的一个河边,每天只用一只直钩钓鱼(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时”)。果然不久,西歧侯姬昌出城相见,一番倾谈,恭聘子牙为军师(姜子牙钓鱼,就是要人有远见,有耐心)。为了表示“礼贤下士”,姬昌硬把鸾舆让给姜子牙坐,并亲自为姜拉缰推车(后世称为“推毂礼”,表示上司对下属隆重礼遇,因此下属也鞠躬尽瘁,尽忠报答),后来姜子牙用了九年的时间帮助姬发(姬昌的长子)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特别著名的周朝。周朝八百年,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王朝能比周朝历时期更长。在完成了自己使命之后,姜子牙回到了原来修习的山中。时至今日,中国人还一直尊崇纪念他,尊称他为:姜太公。姜子牙没死吧,72岁遇到周文王姜子牙活了多少岁?属什么生肖?他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已经多少岁了?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岁而卒,但葬地不详。

姜子牙属什么生肖:属牛的

姜子牙在72岁遇到周文王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上人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河内说和东海说。

河内说

《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定位的是东汉史学家高诱(涿县人)在注纵横文化释《吕氏春秋?首时》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载在《经》、《传》。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竟茂,相传云:太公故居。”宋氏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清朝王昶在《金石萃编》载:“去汲县治北二十五里,崇岗巉岩,林木丛茂,有泉滃然,其下距泉复二里许,相传吕太公墓在此,故名其泉为“太公泉”,士人即其建庙以祀焉……”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太公泉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太公泉东,太公之故居也。”清制作《水经注》附图,对太公泉为太公故里,标示明确。权威著作《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河南通志》载:“吕尚墓,在府城(即卫辉府,今日卫辉市)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徒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北宋宰相吕蒙正留下族谱,现在可以看到的洛阳《吕氏宗谱》沿袭先人记载《齐太公传系图》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南宋时学者吕祖谦编撰的《吕氏世系谱》、朱熹在《吕氏世系谱序》中称:“商纣之际有吕涓,字子牙,炎帝之裔,河南汲县人。”台湾《吕氏族谱》记载:“太公于公元前1210年八月末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台北市的《姜太公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今卫辉市)……”1990年第三届全国吕尚学术研讨会暨吕氏宗亲会在广州潮州卢岗召开,编辑出版了《吕氏族谱》,族谱写明:“太公吕尚公,河南汲县人。”西晋河内郡汲县县令卢无忌,为太公后裔,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撰有《齐太公吕望表》,文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该碑虽已失落,但故宫博物院等处藏有不同时期的拓片。《吕望碑》,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该碑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该碑虽已失,但卫辉博物馆藏有拓片,《金石萃编?卷三十二》载有全文。碑文正面有:“迢迢岳胤,蔚蔚姜枝。卢元忌置碑僻据山阜,崔瑗刻石枕康衢。”阴面镌刻了尚姓参与立碑的官员和平头百姓约八十余人,是研究姜太公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太公泉镇前太公泉村姜太公庙内,现保存清朝乾隆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碑。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地的山岗上有封土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矗立有墓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加伍仲春所立,上刻:“周姜太公茔葬处。”

姜太公第100代孙吕梁先生,广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数十年从事文史、考古、牒谱研究工作,他经多方考证,1995年撰写了《吕尚新考》,认定:河南卫辉市,是姜太公出生地和墓葬地。1996年4月8日,广东、广西和中州吕氏宗亲会代表团云集太公墓秉诚谒拜,他们说:“卫辉太公泉是姜太公生养死葬之地,我们不愿也不会认错坟山,拜错祖宗。2001年10月台湾姜太公第101代孙姜竹先生的题词是:“河南卫辉姜太公诞生地。”2001年10月24日—27日,《中华吕姓》座谈会在广东省潮阳市峡山东明大厦举行。广东吕炳雄先生书:“河南卫辉太公泉姜太公诞生地。”当代太公后裔,2003年出版的《中华吕姓》主编吕心惠(河南登封人)、吕南明(广东人)、研究族史的学者浙江吕连起、吕居清、吕龙德、洛阳人吕明月、吕俊海、登封人吕林等人分别前往太公故里太公泉考察并至太公墓前虔诚祭拜。

著名学者李志清先生写的《姜太公故里在汲县》获中央文明办论文优秀奖,并载入房立中主编的《姜太公全书》一书。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太公钓鱼台管理处有关人员曾为研究吕尚的籍贯,从豫南吕姓的封地,到古称东海郡的山东郯城考证,均未查到说明吕尚籍贯的史实资料和任何历史遗迹。他们最后来到豫北卫辉,关于吕尚是汲县人,确有多方面的论证依据和历史遗迹。因此,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百家姓书库?吕》中认定:“卫辉市太公泉为太公故里。”陕西宝鸡学者胥鼎的论文《姜太公故里及其后裔探讨》刊登在陕西出版社的《姜子牙钓鱼台》一书中,载曰:“汲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外的太公泉乡前太公泉村,村里有太公泉、太公庙、太公祠、太公墓,这就是姜太公故里。”2002年农历八月初三日,在太公故里(太公泉)举办了中国卫辉首届太公文化节暨太公诞辰纪念大会,来自郑州、山东、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形成共识,一致认定卫辉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墓葬地,并定位姜太公为谋圣。专家张新斌同志2006年1月21日,发表题为:“大谋圣姜太公”的文章,文章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姜太公故里在卫辉无可非议。2005年12月,王振中先生著《牧野大战与姜太公》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充足的史实论证姜太公故里在卫辉是可信的。

东海说

《孟子·离娄上》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高诱注《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水经注·汶水》云:“(汶水)又北过淳于县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水经注·齐乘》云:“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究竟何说为确,据史籍和当代有关专家的考辨,认为东海说根据较为确凿。东吕乡当为姜太公出生地。古代吕、莒本为一字,莒为周代国名,即为现在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东吕里在莒城东面,今属山东省日照市。汉张华《博物志》明确标出:“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西汉的“海曲’则为现在的“日照”。今人杨伯峻对姜太公里籍作了具体的考辨。他说:“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云:‘后汉琅邪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注》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以为汲县人者,误。”(《孟子译注·离娄上》)所论有据、甚确。就是说,姜太公的出生地当今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亦正是司马迁所说的“东海上人’之义。据齐国国都,当今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现今日照市。据姜太公分支后裔卢氏宗亲世界研究会(含韩国等国外卢氏)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日照市。当今中国研究姜太公的最高权威之一,中国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姜太公后裔姜国柱先生,经多年研究考证,确认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省日照市。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四千年前,日照市两城镇(距市区十八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这是美国考古专家组同山东大学在实地联合考察半年之久得出的结论。作为一代伟人姜太公出生在这样的文化发达地区,应更合乎情理。经综合考证分析认为,姜太公出生地应为山东省日照市。

《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卫辉市在民国以前属河内郡,1988年以前叫汲县。卫辉附近有与东海相似的“北海”这个地名,有碑文为证。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

二、姜太公的历史地位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之“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太公的化身,便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太公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抵御外冠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确立了姜太公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

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发掘出的《六韬》残简,来校勘今天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说明了《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流行开了,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着的怀疑,进一步证实了姜太公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他在军事理论方面,在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想方面,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富的遗产,人们称他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用兵之道时,不能不重视太公的杰出贡献、思想价值。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太公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

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处于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明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太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三、姜太公思想

吕尚(姜太公)的文治武略影响深远。他不仅是开创西周的功臣,而且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思想、理论、实践博大精深。姜太公

1、韬略鼻祖,千古武圣

姜太公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

“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饮誉中外,堪称兵法之集大成者,其军事思想亦不乏借鉴太公谋略之处。举例说明: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之句,而以反映姜太公军事思想的《六韬》论着中《文韬·兵道》记载即有“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之句;《孙子兵法·计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与《六韬·龙韬·论将》中“将有五材十过”,“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相近;《孙子兵法·计篇》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国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而《六韬·龙韬·论将》亦言“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等等。

有关姜太公军事思想的著作有《六韬》、《六韬》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共六十篇。《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但现存甚少。其军事韬略、战争谋略、战法战术、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思想的高明、深邃、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创造性、开拓性,他不是单纯地就军事而论军事,而是从哲人智能的高度,以聪明政治家的眼光,将政治与军事、治国与理军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加以论述。这就使他的军事韬略、谋略颇具全面性、深刻性、精辟性,因而为历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重,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六韬》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二千多年来,《六韬》与其它“武经”一样,从先秦至现代,不断有人注释、讲解、校勘、阐扬,挖掘其思想宏旨奥义,吸取其思想精华,经久不衰,至今愈盛,充分展现了其光辉的思想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新时代更加辉煌。

2、权谋思想

《六韬·文韬·文师》最后有一段姜太公的话:“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这是太公“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灭商兴周的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权谋思想。因为,最大的权谋莫过于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奇取和建立国家政权是军事谋略的根本。这一思想,除《文师》外,在《发启》、《文启》、《顺启》等篇中也都反复论述这个道理。太公被封齐,建立齐国之后,推行的根本方针也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可以看出,姜太公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给予人以生利的是道义,能行仁义道德者,则能使天下人归服。因此,国君应当以天下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害为害,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生为务。只有以仁义道德为天下兴利除害,使天下人与之共利害,同生死,共忧患,共苦乐,这样便可以收揽、固结民心,使万民归心、欢心。基于这种认识,《六韬》强调国君要行仁修德,泽及百姓,不可暴民、虐民,为已而害民,。只有这样,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拥戴国君。本思想亦在齐国的实践中贯彻、实现了这一思想。这是其它所有军事谋略家所没有的。可见,《六韬》一书的上述内容,与姜太公的军事谋略思想相符。

3、爱民思想

爱民之道,就是以仁义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如太公所言:“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就是说,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就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这就是姜太公和《六韬》重视文韬而不轻武略,把经国与治军作为整体而论的高明之处。他治国安民用仁道,施仁政,重教化,因民俗,顺民情。这就充分表现了姜太公治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地都是为了爱民。《六韬·文韬·国务》云:“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反而无苦,喜而无怒。'”从上我们不难看出,“爱民”思想之深,在先秦军事、政治和诸侯君中,也只有姜太公才有如此深刻“爱民”思想。而且,也是由姜太公在齐立国之后,真正把“爱民”思想贯彻到建国的实践当中去,这就是齐国的富民政策。

4、顺民思想

姜太公深知“民为邦本,民固国兴”的道理,有民则有国,无民则何国可言。因此,他力倡以民为本,仁政顺民的思想。顺民就是“重民”、“贵民”。如果国君、人臣和各级官吏,不以民为本,以民事为务,而敲剥、残害民众,就会使民众离心离德,离之而去,叛之而反。姜太公通过自己长期生活在民众中的亲自实历,不断观察,精心研究,对于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识,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国治国之中,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收服民心,使万民归心。对如何安静、安定天下,姜太公指出:天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民众有其自己的日常生活事业。君主能与民众共同安生,天下就安静,民众就安定了。最好的政治是因民俗、顺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传教化,感代民众。民众被教化、受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说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成就万物,民众无需给予而能自己富庶,这就是对人治理天下的高尚道德,亦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根本道理所在。

5、举贤思想

《六韬·文韬》中《上贤》、《举贤》两篇,集中表现了姜太公的重贤、上贤、选贤、举贤的圣贤治国论及其思想内容。所谓“上贤”,就是尊重、崇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尊贤尚功是姜太公“国本”的主要内容之一。姜太公认为,作为君主治理国家,必须尊崇德才兼备的贤人,抑制无才无德的庸人;任用忠实诚信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禁止奢侈的风俗,因此,明君用人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六种坏事的危害是:“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劳之臣”、“伤庶人之业”。对七种坏人,绝对不可信用,即“勿使为将”、“勿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这就堵死了坏人干坏事、危国家、害民众的路径。

《六韬·文韬·上贤》云:“太公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举贤思想,在姜太公建立齐国之后,又正式列入建国方针之一,即“举贤而上功”。

6、六守三宝

姜太公的理财富国、富民足民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主张是全面而周到、精辟而深刻的。《六韬·文韬·六守》载:太公曰:“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仁、义、忠、信、勇、谋。三宝: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群昌;三宝完则国安。这三宝在齐立国之后,也是列入建国方针之一,即“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农工商同时发展,重点又是发展工商业,因而,后来的齐国才发展或为一个民富、国强的大国。

姜太公在“三宝并重”“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广开财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货币政策,确保财货正常流通、赋税正常缴纳,促进经济发展、市场繁荣,这种开源节流的经济、货币政策,实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上策。姜太公深知,农、工、商三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国无农无食不稳,国无工无器不富,国无商无货不活,故要农、工、商并重,协调发展,使人民有业可从,衣食饱暖,器具足用,财货流通,财政充裕。姜太公的“三宝”思想,不仅是周朝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而且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政治、物质基础。此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延续至当今世界。

7、九府圜法

姜太公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他制定的九府圜法。所谓“九府圜法”,颜师古《注》云:“《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圜谓均而通也。”姜太公所建立的“九府圜法”,是用行政手段保证财货的均衡流通和合理出入,使钱币与布帛不断流通,聚散适宜,无积滞,无匮乏。国以之富,民以之足。

“九府”是“掌财币之官”。查《周礼》的“九府”之职能,就在于“通货币,易有无”。

姜太公的财政经济政策和金融管理制度,不仅为周朝的经济管理、经济监督、赋税收纳、货物保藏等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而且为齐国的强大,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姜太公的生财之道,理财之策,即开源节流之制,是富民强国之道,为万世治国兴邦之正道,万事不易之治道,故为万世法。在公元前1200年的某个早晨,姜子牙的老师将其召到座前,对他说:“你跟我研习道学已经四十年了。现在你该下山了,去完成你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极重要的使命。在你完成任务之后,自然会获得你应得的酬庸和荣誉。”子牙说他不想离开老师。老师说:“天生我人必有用。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负有他个别的人生任务与使命。这是宇宙的规律,谁也违反不得的。你若有心,在你将来成功之后,记着我的教诲:功成身退!那时你还是可以回来此地,继续研习的。时不可失,快收拾下山。老师说完,离位而去。

七十二岁的姜子牙来到殷商京城朝歌,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了家,并先后做了编笊篱自卖、磨面粉、做豆腐、卖猪羊等营生,结果所有的买卖都做砸了。妻子也无法控制对他的失望(今天中国人还用“姜子牙卖豆腐”这一成语,代表人在未得志时,连遭挫折失败)。

最后他在朋友的建议下,以自己的才智所长设馆(咨询服务),专替人解难息纷。姜子牙设馆指点帮助了许多人,受益之人,口口相传,他的好名声不胫而走。商纣王闻听其人后,宣姜进宫,欲让姜任监造之职,为自己建造一宴乐之台,限三十年完工。姜对纣王说,此劳民伤财,况今国课空乏,兴此大工,必加税赋,百姓何堪?必思变乱。纣王大怒。将子牙喝退。尔后,子牙的正直与智慧却很快传遍了全国。于是有人向纣王进谗言:“此人笼络人心,不利陛下,不如尽早除之!”消息传出,子牙不顾80岁高龄,连夜逃往遥远的西歧。其妻也离他而去。纣王的逼迫,反造就了子牙更高的声誉。

姜子牙在西歧的一个河边,每天只用一只直钩钓鱼(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时”)。果然不久,西歧侯姬昌出城相见,一番倾谈,恭聘子牙为军师(姜子牙钓鱼,就是要人有远见,有耐心)。为了表示“礼贤下士”,姬昌硬把鸾舆让给姜子牙坐,并亲自为姜拉缰推车(后世称为“推毂礼”,表示上司对下属隆重礼遇,因此下属也鞠躬尽瘁,尽忠报答),后来姜子牙用了九年的时间帮助姬发(姬昌的长子)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特别著名的周朝。周朝八百年,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王朝能比周朝历时期更长。在完成了自己使命之后,姜子牙回到了原来修习的山中。时至今日,中国人还一直尊崇纪念他,尊称他为:姜太公。姜子牙没死吧,72岁遇到周文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