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主张无为而治。
对于治国,庄子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性,会使百姓“失其朴”。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国。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在《庄子》中描写过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
另可见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http://so.youku.com/search_playlist/type_tag_q_%e5%ba%84%e5%ad%90%e5%bf%83%e5%be%97
爱民
其实就是“无为而治,道本自然”简单来说就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要违反自然。包括政治。要不然他老婆死了怎么他还盘腿唱歌呢。无为而治: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他向往远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实行无为而治。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认为这些都是罪恶与祸害的根源。他用“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来说明仁义已经成了统治者窃取国家权力的手段。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统治者应任社会的自然发展,不要加以人为的治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庄子心目中的“至德之世”就是:没有贵贱尊卑的隔阂,没有仁义礼乐的束缚,没有功名利禄的争逐,人人过着无忧无虑、安闲自在的平等生活,身心获得完全的自由。下面主要针对“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简要地谈一下对庄子政治观的理解:庄子的政治观直接来源于对所处时代的体验。他生活的战国中晚期,是一个战乱频繁、实力纷争的年代,政治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动荡与不安,正如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所写,“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痛苦,权术也将人们的精神推向了险恶境地,《庄子》中多次写到的战争、暴君、权臣等等,都是这种社会状况的直接体现,而讲到其根源,庄子则指向了整个登记制度、处于等级制度最上层的统治者,以及统治者用以统治百姓的仁义道德。由此,他认为当时所存在的政治制度、道德法度是完全多余的:无为而治,道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