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读后感?书中展现的波澜壮阔的群雄逐鹿,神出鬼没的计谋权变……让我不忍释卷。而书中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人物,更让我难以忘怀,这其中当推诸葛亮了(罗贯中可算倾尽心血描绘了他理想中最有光彩的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几乎集中了忠臣贤相的所有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全部的胆识与才智,闪烁着永恒的人格魅力之光。
但诸葛亮却是位“末路英雄”,其悲剧结局在开局就已设定:有高人断言道: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又一隐士感叹道:害他出来空劳心力作什么!再者,诸葛亮号称“卧龙”,试想,龙应飞腾九霄,展其凌云之志,“卧”者,乃其志不得展之意呀!
探究悲剧原因,我竟产生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造成其悲剧的元凶就是他尽心竭力辅佐的刘备。这一切,源于刘备的“识人”。
刘备,枭雄也。枭者,猎鹰也。翱翔万里、俯瞰山川、探察微物,这不正表现了刘备过人的“识人”技艺吗——从芸芸众生中选出为我所用者,量力用之,使人才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刘备一眼相中的诸葛亮,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为了满足刘备称帝王霸的野心,在被榨光了所有的才智、胆略、精力、心血之后,只剩得“星落秋风五丈原”了。
刘备首先认识到诸葛亮的“智”。之所以诚心三顾,不正是看中了诸葛亮“通天彻地之能,经天纬地之才”了吗?即使在交往之初,刘备对诸葛亮的“智”只停留在“耳闻”尚未“目睹”阶段,就力排众议,将心有不忿的关、张以“智赖孔明”一票否决,放手让诸葛亮自由展示才华,获得了“火烧博望”第一功——以区区数千人马干脆利落的击败曹家十万大军。
以“智”在刘氏集团站稳脚跟之后,诸葛亮的“智慧之灯”更是放射出空前绝后的光芒:赤壁鏖兵中的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中原逐鹿时的锦囊妙计,六出七擒……他是这场三国大战的真正灵魂,导引着蜀汉这条破船冲破惊涛骇浪的三国风云驶向“称帝兴汉”的彼岸!
其次,刘备认识到诸葛亮的“忠”。诸葛亮之忠,果是货真价实,毫不掺杂使假。自从上了蜀汉这条船,诸葛亮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前途抱负统统搬运上来,与蜀同进退,与汉共兴亡。在与曹吴共争天下的明争暗斗中,诸葛亮始终旗帜鲜明站在刘备的阵营中。
东吴为讨还荆州,打出一张“亲情牌”——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使,诸葛亮设计了一幕完美无暇的“苦肉计”,害得自己的亲哥哥来往奔波,着急上火。为了刘氏利益,将自己的同胞骨肉玩弄于股掌之间。
自己“三顾频烦天下计,二朝开济老臣心”,尚且不算,蜀国不正是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绵竹收场的吗?
一个连自己的至亲骨肉都可全情奉献的人,其忠堪比日月!
再次,刘备认识到诸葛亮的“义”。诸葛亮是个有利有理有节的人,懂得进退:什么事我该插手,什么事我该做壁上观,没有比诸葛亮分析得更透彻的了。
刘琦被后母所不容,几无容身之地,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将脸一沉:此乃公子家事!不管!以至于刘备想出了“上楼撤梯”的绝招,诸葛亮才出言救了刘琦一命!而对于立嗣这样敏感的问题,诸葛亮更是离得远远地:此乃家事,可问于关张!
再其次,刘备意识到诸葛亮的“勇”。别说只有横刀立马,对阵敌营叫“勇”,身陷险境,临危不惧,又何尝不是“勇”呢?
在前途未卜、敌我不清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了刘氏集团的利益,只身前往江东“舌战群儒”。这种不见硝烟、不洒热血的战斗不比那莽夫的恃勇斗狠更撼人心魄吗?
三气之后,东吴的“擎天柱”周瑜一命呜呼。作为“气杀周郎”的“凶手”,诸葛亮竟亲往虎穴吊唁。如果不是满身大勇,试问天下有几人敢将自己送至仇家的铡刀旁,而又能全身而退呢?
最重要的,刘备意识到诸葛亮的奋斗目标与自己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即是所谓的“兴复汉室”。因而,他才相信诸葛亮的智勇忠义,全是发乎真情,绝无虚假的成分,所以,放手将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自己只须在关键时刻亮亮“大汉皇叔”的金字招牌,掉两滴收买人心的泪珠即可。诸葛亮就心甘情愿的做了这位“政治流浪汉”的前哨与先锋,而且死心塌地的认为:只有刘备搭建的蜀汉这个戏场,才是最适合我表演的舞台!
这也情有可原。刘备的杀手锏是“临终托孤”——唯恐那个混蛋透顶的儿子刘禅被诸葛亮看破之后,“军师”一甩袖子走了,那他所苦心经营的一切还不付之流水了吗?于是,用了临终的微力,将诸葛亮哪怕是归隐这样的生路都断绝:如其不才,彼可取而代之。
知子莫若父,以刘备的识人之能,不会不知道刘禅是个什么东西!之所以敢走这样的“险棋”——正建立在他对诸葛亮的透彻认识上——越是这样,诸葛亮越会尽心竭力辅佐刘禅!有诸葛亮在,他的刘氏子孙就有安稳江山可坐!“智勇忠义”变成了索命的绳索——诸葛亮再无生机了!
自此以后,诸葛亮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南讨北伐,孤军奋战,独力支撑着蜀汉这将倾的大厦,最终劳而无功,活活累死!
我想凭诸葛亮的绝顶聪明,不会看不出自己这一番奋斗的黯淡前途。“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真正原因,无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拼将一死酬知己”,这也许就是给诸葛亮做的最好诠释了!
殊不知,那个让他不惜牺牲生命酬报的“恩主”,却正在天上冷笑着看着地上忙碌的诸葛亮,暗暗赞叹自己的妙计“百发百中”呢!
合上书本,不禁仰天质问:为何不让诸葛亮做一次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悠悠苍天,待其何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我不是英雄,但也不禁泪满衣裳——为这样一位忠勇正直、智义兼备却徒劳心力,最终一无所有的末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