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晚清碑学大师,诗人。何绍基草隶篆行无所不工,熔碑帖于一炉,行草尤为一代之冠。他的楷书,体现了儒家“冲和”与“温柔敦厚”的审美思想,而行草随意流美“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杨守敬《学书迩言》)。
何绍基作书力尚“浑浑噩噩意远之境”,《清史列传》记载他“性卓荦,豪于饮”,常青鞋布袜,徜徉山水间,儒雅而狂狷。他任四川学政阅试卷时,所加批条,无一不被人窃去,最后不论试卷好坏,用一字赅括批阅,窃者如故。因仅书一字让人更觉难得,这位大书家对此只能“爱莫能置”。何绍基晚年主讲泺源书院、城南书院,门徒杂沓,“犹终年把书,惜此炳烛,言覃道味,心心印之”,他的作品,更加渊静浑穆。
何绍基的画作难得一见,这幅《午瑞图》为其60岁所作。蟾蜍目光炯炯,意态俨然,似有跃出画面之气势,与水仙、萱草缠绕为一束。画面造型朴拙,笔墨粗简纵逸。此画寓吉祥祝福之意,却毫无甜俗之气,体现了何绍基的高韵深情。这一年,何绍基在济南泺源书院讲学,南游苏杭,几度寓吴门沧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