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伦敦遭轰炸 英国由此重防空
飞艇的 历史 先于飞机,但飞艇和飞机曾一度长期并存,飞艇在空袭伦敦的过程中日渐没落,证实了飞机作为空中武器的卓越价值。随着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动机性能的提高,适应多种需要的机种应运而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幕上,侦察机、歼击机、运输机、强击机、轰炸机……群星灿烂。 最早的轰炸机远非现今的全金属结构而是木质的双翼飞机,一般由侦察机增添挂弹架改装,其飞行速度不大,飞行高度较低,航程较短,载弹量有限,只宜进行水平轰炸,没有瞄准具或瞄准具极为简陋,因之轰炸精度不高。后来不断完善,产生了性能较好的上仰轰炸和俯冲轰炸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在交战国双方航空兵飞机总数中约占15%,多数是小型轻轰机。据笔者查到的史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军远征的黎波里战场上首次投掷的炸弹是比桔子稍大一点的球型炸弹,重量仅2.5公斤,装有同手榴弹一样的安全栓。后来陆续研制了一些没有弹翼的圆筒形炸弹,效果也不甚理想。屡经改进,最后才制造成了至今通用的炮弹上附有弹翼的航空炸弹。1914年前后生产了重量为3.5公斤的飞机上携带的炸弹,当时尚没有专门的投掷装置和瞄准具,所以只是简单地从飞机上往下扔。1915年多数飞机的装载仍然有限,不过10―20公斤。显而易见,这样区区小数的载弹量无论如何难以达到战略轰炸之目的。1916年初制造的轰炸机载弹量已跃升至200公斤,但苦于续航距离短,也只能用于攻击近距战术目标。1917年前后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该年后装备部队的轰炸机平均续航距离达到800公里,战役攻击纵深320公里,有效载重600―1000公斤,不久又远远超过这个水平,开始从遂行战术任务转向遂行战略任务。 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是俄国研制成功的。早在战前,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车辆厂就对飞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西科尔斯基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四发动机水冷却“百眼巨人”式重型轰炸机。当时大多数设计师们都怀疑是否有可能制造多发动机飞机?此一杰作算是一壮举!工人们高兴地欢呼称之为“伟大号”。1913年5月13日,西科尔斯基亲自驾驶“伟大号”试飞成功,次年2月作了一次载客15人的飞行表演,沙皇尼古拉二世极表欣赏。当时无论敌国和盟友都不曾制造出可与之相媲美的重型轰炸机,官方决定以俄罗斯《勇士歌》中的主人公,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卫士“伊里亚?穆罗梅茨”正式命名。为表彰这一成就,1914年12月10日,沙皇政府破例任命诞生了该型机的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厂长M?B?希德洛夫斯基为现役少将,并授权组建世界上第一支重轰机部队。 1915年2月15日,“伊里亚?穆罗梅茨”首次空袭波兰境内的军事目标,单机一架投掷了272公斤炸弹。战争期间,“俄罗斯勇士”曾数度飞越敌后100多公里的战役战术纵深,向德军挑战示威。至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宣布退出大战为止,希德洛夫斯基指挥的这支部队共遂行了422次攻击任务,投弹2000余枚,由于成功地运用了编队防御战术,只有П?马克舍耶夫驾驶的一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被德歼击机击落。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还给一部分该型机装上浮筒,成为早期的水上轰炸机。 法国军方对于飞机轰炸曾有预测,并捷足先登,1914年已装备了几个瓦赞“推进式”轰炸机飞行中队。战局初开,这些矫健的雄鹰多次执行近距攻击任务。8月14日精选的几架法国飞机果敢地突击了梅斯附近的齐柏林飞艇库。虽无战绩,却令德国人大为震动,起到了心理轰炸作用。尤其1917年圣诞节之夜,德国的曼海姆遭到轰炸,随后,无设防城市莱茵兰亦遭空袭。暴怒的德国统帅部扬言报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后兴的资本主义德国从来不甘航空事业屈居敌国之后。由于飞艇弱点明显,损毁惨重,从1917年起,德军开始起用飞机空袭英伦三岛,同时轰炸法国首都巴黎。此时德国已拥有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