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Z 37“麋鹿”极简史(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二架原型机 P.37/II

1938 年,第 2 架原型机也被送往 ITL 进行测试。不幸降临到 PZL

公司的头上,1 号原型机因机翼在空中折断而损失,调查表明此次事故是铆接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同年,P.37 的量产工作正式启动,首先下线的是 10 架

P.37A(单垂尾),随后是 20 架 P.37A 比斯(双垂尾),PZL 公司将 2 架比斯型改作表演展示用机,为它们注册了 SP-BNK 和 SP-BNL

这两个民用编号,SP-BNK 安装了 GR(Gnome-Rhone)14N 引擎,成为出口型 P.37C

的原型机(P.37/III),该机曾前往希腊和土耳其进行飞行表演,不过在土耳其的展示活动却以迫降收场(糟糕的天气所致),机组后来返回波兰而摔坏的飞机则留在了当地。编号

SP-BNL 的比斯先后去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和南斯拉夫诸国,该机在南停留期间参加了 1938

年举办的贝尔格莱德国际航展,后来还参加了同年举办的巴黎参展,此时 2 架 P.37A 和 1 架 P.37A 比斯也飞抵保加利亚,为 PZL

的促销活动添油加醋。由于速度快而且载弹多,“麋鹿”辅一问世即得到航空界人士的赞誉,被认为是 30 年代最优秀的中型双发轰炸机。

1938 年 5

月在波兰维斯瓦河上空飞行的 P.37A 比斯展示机,注意其机翼上的民用编号

1938 年,PZL 开始仿制布里斯托尔“飞马”引擎(波兰代号为 PZL Pegaz

XXA/B),为波兰空军生产 124 架 P.37B 的生产计划也于同期启动,到 1938 年年底为止,共有 50 架 P.37B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