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7.62mm步枪普通弹生产过程详解(7)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56式普通弹头生产和装配过程。其中A1→A3为钢心加工过程,B1→B5为铅套生产过程。A4为钢心压入铅套,C1→C3为用圆钢下料制造弹头壳的过程。D1→D2为用覆铜钢板制造弹头壳的过程,C3→C4为挤盂,D2→C4为冲盂,C4→C8为弹头壳加工成型过程,A5→A9为弹头装配成型过程。

弹头装配组合模具示意图:

A、终压工序;

B、尾锥部预压;

C、尾部卷边;

D、尾锥成型工序;

E、弹头过径。

过径后的弹头即可送去辊紧口沟。

弹头加工的最后工序为:滚光→尺寸校量→重量校量→外观检选。若是特种弹头,最后还要进行弹尖着色。滚光是为了除去弹头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等,使弹头表面洁净光亮,便于检选和全弹装配。滚光机一般是由电机带动的旋转木筒,内装碎纸屑或稻壳等,弹头在筒内与其一同翻滚摩擦而被抛光。尺寸校量对弹头长度进行100%检验,对直径、滚口沟直径及高度、尾锥尺寸等仅做抽检,这是因为只要机床和模具调整合适,这些尺寸不易出问题,但弹头长度由于制造误差累积偏差可能会比较大,必须100%检验。其检验是在尺寸校量机上完成的,通过调整校量刀片的尺寸自动把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弹头剔出,有时为保证精度还要对检选出的合格弹头进行抽检,手工量取尺寸。重量校量是用称量机剔除过轻和过重的弹头,并且对合格弹头按重量分类送至成弹装配车间装配,对于在误差范围内的轻重弹头,可以通过适当增减发射药来保证枪弹性能基本不变,以避免过多废品的产生。最后一道工序为外观检选,这也是弹头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一道工序,因为弹头的某些弊病如表面线痕、褶皱、锈迹、油污、指印、弹底压坏、辊沟不全等缺陷无法用机床来识别,只能靠目视检选。一般由工厂制定一个标本,超过标本的即不合格。弹头外观的检选一般由外观检选机进行,在机床的进货漏斗中加满待检选的弹头,弹头从漏斗中落到丝杆上并被带动旋转,以便观察弹头各个部分,发现不合格的手工剔除,合格弹头被丝杆带到收集箱里。在弹头检选时操作者必须带口罩和手套,并及时更换。至此弹头加工才真正完成,最后的合格弹头还要再进行全面的质量抽查,由此可看出枪弹生产的复杂性与严谨性。

第一頁    上一頁    第7頁/共2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