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琼式主战坦克
一)“阿琼”的研制背景与过程
1972年,根据与巴基斯坦作战的经验,印度军方提出用一种新型坦克来代替“胜利”(vijayanta)式主战坦克。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combat vehicl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cvrde,位于阿瓦迪市)开始了新型坦克的方案研究,起初对该新型坦克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式主战坦克。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阿琼”的研制计划,并为该项目进行了第一次拨款(1.5亿卢比)。原计划在1983年12月前完成第一辆样车,以后按每月一辆的速度再生产出12辆样车,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困难重重,实际研制进度落后于计划。到1984年3月,cvrde在终于制成了首批2辆样车(此时其研制费用已达到3亿卢比),并在次年3月迫不及待地将其首次公开展出。但该项目进度并未因此而走上轨道,直到1987年底,cvrde总共才制成10辆技术型样车(其中6辆交给陆军试验,4辆留在cvrde做进一步的试验)。
在1987年5月,印度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并决定继续拨款支持研制,此次拨款金额高达28.08亿卢比,计划该坦克在1990年开始正式装备印度陆军。于是,生产型的“阿琼”mk.1与“阿琼”mk.2分别从1988年春和1988年8月开始研制。同年,cvrde对“阿琼”进行了第一次广泛的技术试验,结果发现了很多严重的技术问题,使得该计划不得不再次拖延。在快到1991年年底的时候,印度陆军对“阿琼”的缺陷实在放不下心,曾要求放弃这个项目,但没有获得政府批准,使该计划得以继续进行,然而在1994年和1995年的试验中,娇贵的“阿琼”仍无法满足已经降低的使用要求和战术技术指标,在军方的试验报告中,该坦克被判定为“不适宜上战场”,印度媒体则把“阿琼”由“主战坦克”戏称为“主败坦克”。而祸不单行的是,1996年用于部队试验的该型坦克又遭严重损坏,这引起了印度一些陆军军官的不满,他们公开称“阿琼”是“白象”,即“无用而累赘的东西”。
“阿琼”主战坦克原型
由于“阿琼”问题重重,而印度又不愿放弃研制,所以该计划再次拖延,要求cvrde在1996年6月将15辆试制的“阿琼”mk.1转交给部队,但是“阿琼”再次让望眼欲穿的印度军方失望了,直到1997年4月,印度陆军的第43机械化团才得到这些坦克。而它们在同年进行的夏季试验中又暴露出了装甲防护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虽然到此“阿琼”已历尽挫折,但可能是出于自尊心和自主发展国防工业的需要,印度仍然决定把这种问题重重的坦克装备部队。1999年3月印度政府决定拨款4.25亿美元用于生产124辆“阿琼”mk.1坦克(每辆单价235万美元),在2003年前装备2-3个坦克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计划又未能按时执行,一直拖到2000年9月底,瓦杰帕伊政府才宣布“阿琼”mk.1正式投产,全部124辆都将在印度国有的阿瓦迪重型车辆厂(heavy vehicles factory at avadi)生产,计划到2004年完成生产计划。此时,战车发展研究院已制成了包括样车在内的32辆坦克(包括12辆原型车、15辆预生产型车、2辆扭杆悬挂试验车、1辆专用测试车、1辆mk.2生产型车,还有1辆可能是可维修性试验车)。根据drdo(即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前述“战车研究发展局”cvrde是其下属机构),预测,未来5年生产124辆“阿琼”mk.1总计将需要180亿卢比,即每辆坦克单价高达470万美元,而另有一种估价则更高达530万美元。而且这些估价还没有包括“阿琼”服役后在弹药,备件和保障方面的费用。
“阿琼”从正式批准研制到投产,时间长达26年之久,相比之下,德国研制“豹2”和美国研制m1所花费的时间都不超过15年。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阿琼”在所有的第3代坦克中是最“难产”的。由于目前该坦克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且预生产型车进口部件比例高达60%(原型车此比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