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简介
1963年8月1日美国和联邦德国开始联合研制70年代的主战坦克,即MBT-70,并于1967年10
月各自展出样车,后因两国在设计上存在分歧,加之成本较高,联合研制计划终于1969年底破产。
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于1970年制成样车,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
过高,又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
在两车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提出研制XM1坦克计划,于1972年2月成立了一个由
使用单位、研制单位和陆军参谋部3方组成的特别任务小组,正式开始了XM1坦克的研制工作。
设计思想:
接受MBT-70和XM-803两车研制失败的教训,该坦克研制初斯就严格控制了研制、制造成本,
并力图达到提高性能的要求。
该坦克的19项设计要求中,陆军特别强调了乘员的生存力,其次才是观察和捕捉目标能力及
首发命中率等要求。提高乘员生存力的重要性体现了现代坦克的发展趋势。为此XM1坦克设计采用
了新的防护配置和现代火控系统。根据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经验,对设计要求又作了部分修正,
如要求增大战斗行程、加强侧面防护、改进车内弹药储存等。
研制生产过程:
1973年1月陆军参谋部正批准特别任务小组提出的XM1研制大纲,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
汽车公司(GMC)和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1976年1月底两辆样车完成,并
在阿伯丁(Aberdeen)试验场进行对比评价试验。
1976年11月12日陆军宣布克莱斯勒样车获胜,并与之签订了制造11辆样车的合同,从而开始
了该坦克的全面工程研制,于1979年11月完成,历时36个月。在此期间,克莱斯勒公司为陆军制
造了11辆样车,1978年2月开始对样车进行第二阶段的性能试验和使用试验(DT/OT II),包括在各
种气候和模拟战场条件下试验,试验内容主要有机械拆卸和维修;各种机动性试验;武器试验和环
境试验。该阶段试验总行车里程约为89635km,发射炮弹19100发。
在全面工程研制阶段中,利马陆军坦克修配厂改造为M1坦克的第一制造厂,它便成为西方国家
最现代化和生产率最高的坦克制造厂。
1979年5月间陆军决定试生产XM1坦克110辆,在利马坦克厂制造,1980年2月完成头两辆生产
型车。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从1980年9月到1982年5月又对这些坦
克在部队进行了第三阶段的研制试验和使用试验,试验表明该坦克主要性能已满足或超过了1972年
提出的研制要求。
早在1981年2月陆军就已批准生产7058辆M1坦克,同时将XM1坦克正式定名为M1艾布拉姆斯主
战坦克。1981年9月利马坦克厂和底特律坦克厂开始小批量生产M1坦克,1982年3月底特律坦克厂
开始制造生产型车。
1984年陆军把M1/M1A1坦克的计划生产总数提高到7467辆(其中4199辆M1A1)。为提高生产率
和产品质量,两个坦克厂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了较大的改进,1984年初月产量达70辆。
M1坦克的生产于1985年2月全面结束,共制造了2374辆,以后转向生产改进型M1坦克和装120mm
滑膛炮的M1A1坦克。
1988年春季,美国陆军曾考虑把该系列坦克的生产总数提高到12000辆,以取代所有M60系列
坦克。
应当指出,1974年12月美国和联邦德国曾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对联邦德国豹2修
改型车进行试验评价,以期在豹2和M1两车装备部队前取得最大可能的部件标准化,取得的主要协
商结果是计划在M1坦克上装备联邦德国制造的120mm滑膛炮。
技术问题
在第二阶段11辆样车试验中,燃气轮机空气滤清系统、传动装置、履带和燃料供给系统等均出
了问题,在1979年下半年对3辆XM1车进行了结构修改,试验证明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其中主要问
题是履带脱落和发动机吸入尘土,前一问题是通过对行动和悬挂部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得以解
决,后一问题的解决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