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1a1坦克
Image:11590085854763437.jpg 美国m1a1坦克 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于1969年底搁浅。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又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
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展开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
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克莱斯勒公司中标后,1978年制造第2批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058辆m1,18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开始服役。
m1基本型生产了23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
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
坦克技术性能
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枪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枪。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安装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