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1月,陆徵祥满22岁,他一生中的转机到来了。当时驻俄、德、荷、奥的四国钦差许景澄,呈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派陆徵祥到俄国圣彼得堡任四等翻译官。陆徵祥以他的随和、温顺得到上司的赏识,很快升至参赞。他先后在许景澄、杨儒、胡维德手下工作。许景澄的改良主义对陆徵祥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面对正在衰亡的清王朝,许景澄教导陆徵祥说:“对正在衰亡中的制度,你绝不要加以留恋,更不要追随它,也不要谴责它,只要克尽自己的职责,像欧洲国家卓越的政治家那样,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就行了。为此,尽管一方面中国的达官贵人由于你不去阿谀奉承而不悦;另一方面,欧洲社会诅咒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为低贱的人,你必须承受各种各样的侮辱和欺凌,并保持缄默。”
话是这么说,周游了列国后的许景澄,明显地感到清皇室的腐朽衰败,忧国之情仍使他萌生改良之心。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之后,清廷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被许景澄视为国耻,他谆谆教诲陆徵祥不要忘记。许景澄对陆徵祥的影响,恰如陆徵祥本人所说:“我没有他,决不会成为外交家,以后也决不会成为修道院的修士和教士。”
原来,许景澄出使欧洲,目睹天主教会的势力渗透欧洲社会各阶层,尽管他本人并非天主教徒,却苦口婆心开导弟子陆徵祥说?押“欧洲的力量不在于它的武力,亦不在于它的科学,而在于它的宗教。在你的外交官生涯中,你将会有机会观察天主教。它有各种宗派和不同的教会。你选择其中最古老的宗派,进入它的领域并研究它的学说,实践它的戒条,观察它的管理方法。将来有朝一日,你结束了你的外交生涯后,你可能有机会进入这教会,成为这教会的入门弟子,遵守教会的内部生活,从而掌握其中的奥秘。当你掌握天主教的核心力量后,你要把它带给中国……”陆徵祥的恩师把欧洲的力量理解为天主教,他鼓励自己的弟子认真去钻研、掌握这门宗教的精髓,他自己都不会料到,这一奇特的“宗教救国论”在陆徵祥的心灵上竟深深地扎下了根。
1897年,许景澄奉召回国,任吏部左侍郎,后迁至内阁学士,仍然主管外交。这时,国内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许景澄、徐用仪等五大臣因进谏逆太后意,被当作内乱祸根的替罪羊而斩首。
陆徵祥那时正随着杨儒公使,为东北三省之事同沙俄谈判。噩耗传来,陆徵祥不禁大哭失声,他立志要继承恩师的志愿,在外交上做番事业以御外侮。谁知第二年,清室即同入侵的八国签订了使国家蒙受奇耻大辱的辛丑条约。此刻,陆徵祥内心对恩师的教诲更是铭感五内,奴化思想的影响使他认为,洋大人是不能得罪的,忠厚克制方能免招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