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众所熟悉的电子制造商,索尼的电子产品在市场上一直占据着大片江山,而最近索尼却接连出售了旗下的一个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和面板工厂,这些举动也被认为是索尼逐步剥离制造业务,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的坚实一步。
实际上,索尼这种连续“卖老本儿”的去成本化行动从去年就开始了,对此,索尼的发言人表示,索尼现在的战略就是减少生产业务,提高盈利能力。而内容服务商的盈利空间到底有多大?索尼的转型跨越前景怎么样?中国之声连线经济分析师马光远先生:
主持人:索尼这一次算是又在剥离电子制造业务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的道路上迈进一步,您怎么评价索尼这种动作的前景呢?对索尼来说是个明智的选择吗?
马光远:我首先不同意说索尼剥离了自己的制造业务,全面向内容服务商转型。从2008年索尼出现首次亏损以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重组计划,这个重组计划主要是通过一方面节约增效,剥离一些工厂,另一方面是把自己旗下的一些产品组建一个新的平台,形成一个协同效应。今年这个出售工厂的行为,事实上是以前的一部分。2008年索尼全年的亏损,包括2009年全年的亏损最主要是在电视业务这一块,电视业务已经连续6年亏损,所以它把这块业务剥离出去让别人加工,而不是把整个制造业务放弃。
非日本籍的CEO斯丁格重组计划的核心有两个,因为他认为,索尼是唯一一家能够具备电影制作,消费者电子产品以及3D内容为产品设计工作,也就是它既有目前适应网络时代的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又有电视业务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它要进行重组。重组一方面是组建新的平台,把整个网络业务板块做大,另一方面这块传统的业务仍然在做,仅仅是把这块业务外包出去。所以我觉得目前所做的并不是说新的选择,应该说索尼未来的发展仍然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使未来的电视业务尽可能在供应链方面减少成本,而不是彻底放弃。另一方面是面对未来数字网络的时代,创造出新的有竞争里的产品,像内容服务这一块整体的投入给它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主持人:说到内容服务市场,除了索尼之外,也有东芝等很多的电子制造商进军内容服务市场,内容服务这个盘子到底有多少利润可以供大家来分呢,您怎么看待这趋势?
马光远:我觉得全球进入了数字电视的时代,完全依靠原先的电子制造业本身可能无法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跟未来的网络时代进行对接。所以索尼的努力包括东芝,包括三星等等,这种努力的方向可能是未来电视制造业的大方向、大趋势。我认为索尼的这种选择本身,目前来讲主要是通过削减成本、创建新的利润平台来摆脱目前的困境。
事实上我认为可能它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对于电视制造业的这些巨头来讲,未来如果不能跟网络对接,如果只有硬件上的东西,没有内容提供的话可能会被淘汰,这可能对中国的电视制造业也提出一个方向。这个盘子应该说是相当庞大的,如果电视既能够提网络服务又能够提供内容,同时硬件又比较好的话,肯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占据一个比较高的竞争点。
我们看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即使是电视服务内容为主,它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000多亿,从全球来进的话这个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觉得索尼的动向,包括全球电视制造巨头的动向对中国的电视制造企业提出了一个方向。